•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都甲探源

阅读数:2234  |   回复数:2
smlgq 发表于 2009-6-2 07:11:0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smlgq 于 2009-6-2 21:35 编辑

都甲探源

    都甲这个词可能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不太多,但是在民间却有着广泛的存在.在我们神木也一样,稍微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都甲.那么都甲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第一次听说都甲是在爷爷的葬礼上.阴阳先生在书写路引的时候,需要我家的都甲,于是我知道了我家的都甲是葭芦都十甲.可我问遍了在场所有的人,包括阴阳先生,都说不清楚都甲是怎么回事.
    后来我问了许多人,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算大致搞清楚了都甲的渊源.
    都甲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行政区划,准确一点说,是民间故老沿革人们习惯使用的一种行政区划,明、清时期使用的最为广泛.但它并不是官方或者说朝廷颁布的行政区划,在封建时代,没有那一个朝代真正使用过都甲这个行政区划名,它是民间将几个朝代的行政区划名称混合使用的结果.
    唐朝实行的是乡保制,宋朝是都保制,元朝是村社制,明朝是里甲制或保甲制,清朝是保甲制.由此可以看出,都甲这个名称是宋朝的都和明清的甲的混合物.不管是那个朝代,这两级行政区划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乡()和村.在民间的使用习惯上,也是县以下设都,都以下设甲.一般用数字来表示,如几都几甲,也有的称为×××都几甲.封建时代随着改朝换代,行政区划制度或者说称谓也在不断变化,但老人们总是习惯使用旧的称谓,于是就有了都甲这种民间行政区划的称谓,并一直延用到现在.
    在民间,老百姓认为,只要是同姓同都甲,那么,不论远近都是真正的一家人.我们明白了都甲的起源,就知道同姓同都甲的两人,其祖先在明朝或清朝时期是一个村里的族人.
    开头提到的葬礼路引上所写的都甲,实际上是按照民间丧葬习俗所注明的死者的籍贯,而路引则是人间(阳间)为刚死之人出具的在阴间使用的身份证明,或者说通行证、通关文书。
    如果我们进一步对都甲现象或者叫都甲文化进行研究探索的话,还可以发掘出更多的东西。比如,我的家族都甲是葭芦都十甲,我的七辈祖先由现在的神木县万镇镇店则焉村迁徙到现住地,而葭芦则是现在的佳县城关镇。据此,就可以得知,现属神木万镇的店则焉村旧属佳县。
        都甲对家族姓氏的寻根觅祖有很大的帮助。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就有待于对都甲文化有兴趣的专业人士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samba站长 发表于 2009-6-2 08:10:1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D学习了!差不多理解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nyuan 发表于 2009-6-7 23:35:1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看了,懂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