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小的时候,全村只有一个都私塾的先生,全村人都恭恭敬敬地称他为先生,每逢过年,几乎家家老小都会去给先生拜年,条件好的家庭还会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由主事的长辈领着学生去感谢。 爸爸小的时候,村里如果谁家有个小学毕业的孩子,简直会让别人羡慕到死,说到学校大家都觉得那是个神圣的地方,似乎在那进进出出的都是将来有出息的人,平常要是哪个人偶然进一次学校,满脑子都是虔诚和敬畏。 到我上学的那会儿,我和小伙伴们因为淘气被老师责打简直是家常便饭。虽然挨打的当时心里也会骂几句老师,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敢表达出来,回到家更是万分小心掩饰,生怕被家长看出来。如果被家长发现在学校挨揍了,那等待的一定是又一场饱揍,力度绝不比老师轻——因为家长认定一个事儿,挨老师打的一定不是好学生,挨打说明你做的不好,或者做了错事。 可到了现在,真有点看不懂了,按说家长的文化素质肯定要高于以前家长啊,为什么在这事上反而让人看不明白了,难道学校的老师们闲得爪子痒痒非得批评你家的宝贝啊?难道学校的老师和你上下十八辈子有仇啊非要为难你的孩子?难道学校的老师们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惹不得碰不得吗?明明知道还要大着胆子逆龙鳞触霉头, 如果不是出自责任感和职业道义,那就一定是弱智是傻瓜是疯子啦! 于是,一等聪明的人远离教育,即使不幸进了这个圈也迅速逃离;二等聪明的人远离教学一线谋个教辅之类的差使;三等聪明的呢,既然无法逃离讲台那就管好自己,暗自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想什么责任和道义,教自己的书上自己的课,如此而已。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