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半面妆 于 2012-2-5 12:13 编辑 什么是记忆,生物学中个体的解码,储存,检索。 什么是大学,以多种不同观点看待世界的专业群体。 什么是社会,社会是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社群。 什么是时光,时光是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却再也脱不下来。 什么是美,从“知道”到“懂得”…… 近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五周年院庆宣传片《女生日记》在网上受到热捧。该宣传片抛弃了成绩汇报等“老套路”,而是以微电影的形式,借着一名女生在校期间的经历诠释了成长。该片被上传到网上后,令网友叫好,称其“不走寻常路”,业界则称该片宣传模式值得借鉴。《女生日记》时长8分多钟,讲述了2007级北大女生江小夏在校四年间的校园生活。从竞聘学校艺术社团成功,到最后无奈退出;从与男友恋爱,到分手;从找兼职,到被老板骂走……一个个场景记录着她的成长。最后,毕业时的她终于明白,“什么是时光?时光是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却再也脱不下来”。 该片的导演是北大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宇,片中的大部分成员也是北大学生。宣传片中,未名湖、博雅塔、北大礼堂等北大标志性建筑不时出现,网友称赞整部宣传片风格唯美、内容感人,大眼睛、扎着两个辫子的女主角也被不少网友评价为“清纯”、“可爱”。 该视频近日来被多家视频网站转发,在某一知名网站,单个视频点击量突破50万。 “只有真实的经历才能体现校园生活的苦与乐,赞一下”、“没想到宣传片可以这样拍,惊喜!这样的宣传片会招来更多优秀的学子。”多位网友感叹。 一名北大学生看完宣传片后表示,故事算不上幽默,但是很真实,贴切,相信每个大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讲述 导演 拍摄前多次推翻剧本 2月1日,《女生日记》的导演、北大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宇表示,去年7月,北大艺术学院建议他拍摄一部五周年院庆宣传片。接到任务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摒弃获了多少奖等表彰类宣传片。 最初他想以诗电影的形式反映学院情况,但不是太满意,他希望能从人物的角度入手;于是打算以摄影师的视角观察学院生活,但感觉和北大的学生生活不贴近,又推翻了;第三次才将目标锁定在一个懵懂的女生身上。 “因为以一个北大女生的视角更容易反映校园生活,也更容易贴进观众。片中细节多来自北大校园的真实经历。”他说。从连续推翻主题到写剧本等共用了三个多月时间,而确定主题后拍摄和剪辑只用了8天。 他介绍,女主角陈菁菁是北大经济学院大二的学生,是从初选的十多个女主角中脱颖而出的,之前从没演过戏,但她是当演员的料儿,演戏很投入,比如演哭戏,她很快就哭得一塌糊涂,拍完了还在哭。“对于她的未来,我一方面劝她学好本专业知识,一方面又为可能失去一个不错的演员惋惜……但未来的路应当由她自己抉择。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