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单点点点 于 2012-2-9 16:56 编辑 也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鄙臣 近日,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做了十五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寒门再难出贵子,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贵家庭”,一时在网上引起热议。作为同行,其实我也早有同感。的确,寒门难出贵子。为此,我也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去寻求答案。 寒门再难出贵子,难在有三: 首先是教育的公平问题。时代发展对人才的成熟期要求越来越短,对人才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的培养有如种地,当时一样的种子、一样的土地,最收获一定不一样。施肥、管理、除草等环节不同使然。许多时候,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生活,在不同学校读书,结果一定不一样。学校分三六九等,师资优劣有别。名校出人才,名师出高徒。城里的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远远好于农村。名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远远好于普通学校。有钱可以请来名师,有钱可以创造一流的硬件设施,有钱能创最一流学校。而且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也大多是城里孩子,甚至是些非富即贵的子弟。广大农村孩子许多时候只能望名校兴叹。穷二代、打工子弟有学校读书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他们是很难享受到一流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这些孩子在起初就输给了城里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在成长发展阶段就遭遇到教育权利的不公。 其二是家庭环境问题。寒门难出贵子的前提是寒门,身在寒门这就意味着在成长阶段,一些本来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用的东西而因家庭贫困无法拥有,甚至一张像样的书桌和一盏台灯。笔者从教十几年来,从初中到高中,通过与学生单独谈心,和家长访谈,深知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这些家庭要么在农村要么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家长们大多为生活所迫,从事着繁重但又收入微薄的工作,整天为生计奔忙,对于子女的教育并不像城里人那样十分重视,孩子能“识字算账”就可以了。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念出来也安排不了正经工作,还是和老子一样打工”。至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根本就无从谈起。在我们的身边,这些现象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这些家庭为生活所累,孩子们深受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虽已十分努力,但仍缺乏质的进步和飞跃。他们因出身底层而上的学校差,大多平庸而平凡。从而再次失去了成为“贵子”的一个基础条件。 最后是现有人事体制的弊病问题。虽有不乏刻苦的寒门子弟因学习优异而接受了优质的高等教育,但每当走出校门后总是被残酷的就业现状而击败。有人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在一些企事业的招聘,甚至是国家公务员招录中,愈发重要的是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个人能力而是其次才会考虑的事。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怪事,一个家族里有好多人同在一个系统里工作,这不得不让人生疑,难道他们整个家族里都是这方面的专才吗?有些大型国有企业待遇丰厚,在用人问题上大讲“近亲繁衍”,优先内招职工子弟,正规学校毕业出来的且专业对口的优秀大学生在这些单位往往是缺乏竞争力的。 因此,现有的人事体制也是导致“寒门难出贵子”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五花八门的行业内部人事规则把大量的优秀寒门子弟挡在了成为“贵子”的路上,使其改变命运的路变的更加崎岖不平。我一时想起了中学历史课本书上陈胜王在大泽乡振臂高呼的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下,寒门难出贵子是不争的事实。但若能解决经济的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和人事体制等问题,我相信在这个社会里还会有更多的平民大院里走出很多“贵子”的。那将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