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论坛小小娇 于 2016-12-1 08:44 编辑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下的打铁诗句。其实,这种打铁情景延续了多年,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在农村盛行,成为许多人童年难忘的记忆。
神木县打铁历史悠久,固定的叫“铁匠铺”,流动的称“铁匠炉”,每年冬季,为铁匠生意的旺季。
经营“铁匠炉”的师傅们,担挑炉具,翻山越岭,走村串寨。每当落脚,火炉一垒,风箱一拉,火苗一蹿,就算开张了。
通红的铁器被钳在铁砧上,大锤、小锤好象雨点飞落,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鸣。平时坚硬无比的铁器,此刻仿佛变成柔软的面条。
而晚上则是最红火的时刻,烟雾缭绕、火焰通红的“铁匠炉”,居然被前来观看的男女老少围了个水泄不通。在炉火的映照下,师傅们的形象犹如一尊又一尊铜质的雕塑。那激烈的火花在铁锤的飞舞中四处迸射,简直是在表演神奇的魔术。他们还与周围的人们互相说笑,幽默、滑稽、诙谐的笑话,逗得大家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前仰后合。
正是在这愉悦的氛围中,铁件随着人意,变方、变圆、变长、变短、变扁、变平、变尖、变细,成为犁、耙、锄、镐、镰、铲等农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铁器的发展运用,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也再次证实了“打铁必需自身硬”的道理。
来源:神木电视台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