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论坛静静 发表于 2016-12-5 08:49:5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风尘尘不动树梢梢摆,野鹊鹊(喜鹊)门上报喜来,梦也不梦贵客你今来,三杯杯烧酒表心怀。”对神木酒曲第二代传承人杨女萍来说,一首悠扬传情的迎宾曲,是她表达迎宾喜悦心情的最好方式。她说,“我已经唱了30年的酒曲,还打算一直唱下去,酒曲已经成为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结缘酒曲  一唱就是三十年


44岁的杨女萍出生在尔林兔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该镇地处陕蒙交界处,生活在这里的人生性豪放、乐天而热情,饮酒是他们庆贺重要活动的方式,而唱酒曲则是一项重要的传统酒文化。“你若在神木受到宴请,酒桌上,主人就会端着酒、唱着歌,劝你喝酒,主人口中的‘歌’就是咱们说的的酒曲。”杨女萍介绍道。




自幼喜欢唱歌的杨女萍最擅长的就是酒曲。“小时候不用专门学,家里的长辈们和领居们都会唱。那时我记性好,不管什么曲子,只要听他们唱上一遍,基本上就全记住了。”


从15岁起,杨女萍就开始了她的酒曲生涯,逢年过节时唱一唱助助兴,下地劳动时唱一唱提提神,参加婚礼时唱一唱送祝福……各种场合,都少不了她和她的酒曲。“我曾有连着唱酒曲30多个小时的记录,当时就像是着了魔似的,连吃饭时也是边吃边唱,唱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对歌时却很紧张,一点睡意都没有。”说起自己在婚宴上助兴唱酒曲的经历,杨女萍至今还有些兴奋。


杨女萍说,神木酒曲独具风格,曲调朴实优美,其格律还保留着一些与《突厥语词典》中记载的四行一段押尾韵的民歌形式相一致的民歌,同时又吸收了蒙古族划拳曲等不同形式的歌曲风格,并且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独具本地特色的优秀民歌。


“其实,很多神木人不善言辞,有时候需要借酒来壮胆,有了酒,语言才能丰富起来,把平时不敢说的话、唱的歌、喊的腔,一股脑全表达出来。”杨女萍说,酒曲一方面以示对客人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宣泄了自身的情感。


酒曲在某种意义上也成就了杨女萍。她23岁开始创业,在尔林兔镇开了属于自己的饭店。因她酒曲唱得好,不少人慕名来她的饭店就餐。“那时她经常给客人唱酒曲助兴,客人们听得高兴了,还会给我200到500元的红包”。


“酒曲其实很自由随意,什么都可以编成曲子来唱。自开饭店以来,我就开始自己学着编曲子,现在已经可以随时随地编曲唱歌了。”杨女萍对酒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神木酒曲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曲调自由活泼。歌者可根据表达的内容来选择。二是句式灵活多变。根据内容和曲调,可以是二句一段、或三句四句为一段,也有叙事性长段。三是即兴编唱。歌者可根据眼前的具体环境和人物情景随编随唱,展示歌者的知识、才艺和即兴编词唱曲的能力。


酒曲好唱  民俗传承责任大

神木酒曲,源远流长。神木人自古受黄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不论男女,都喜欢饮酒,都喜欢借着酒劲抒发内心情感,于是酒曲就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流传下来。北宋名臣范仲淹驻守边塞神木时,曾在《麟州歌词》中留下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的吟唱。闻名中外的神木籍北宋抗辽英雄杨家将,更是把酒临风,壮怀激烈,谱写了一曲曲忠勇爱国的壮歌。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转战陕北时,也曾对身边的同志们也说“神木人能喝酒”。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神木人饮酒更是远近闻名,而酒曲热潮更是如波浪一般,漫过神木的土地,飘向远方。


然而,唱了半辈子酒曲的杨女萍,对神木酒曲的现状却很担忧,据她介绍,目前神木还会唱酒曲的歌者多数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岁以下会唱传统酒曲的人越来越少。有不少年轻人在酒宴上不会或不爱唱酒曲,而是唱着流行歌曲来敬酒,至于互相对酒曲的场面,则更是难以见到。“小一辈的人更加喜爱流行歌曲,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对酒曲失去了兴趣,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她说。



为了拯救这一民俗文化,神木县成立了非遗文化普查保护领导小组和神木县非遗保护中心,开始对包括酒曲在内的非遗普查管理。县上在举办民歌大赛时,也有意插入了酒曲的参赛比例。此外,县上还对有特别贡献的酒曲艺人的生活给予关照,发给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举办酒曲大宴和采风活动,录制各个时期的酒曲和民歌。


杨女萍也被列为神木酒曲的第二代传承人,“这让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要将这门老手艺一直传承下去!”

来源:神木县新闻中心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5 无聊无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