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我要求职] 养生国宝龟龄集

阅读数:235  |   回复数:0
小贺&菇凉 发表于 2017-1-3 08:41: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礼记礼运篇》记载:“何谓四灵麟凤龟龙”。所以古人把“龟”与龙、凤、麟一起列为“四灵”,而龟呢,又是“四灵”中唯一真正存在的生物,并且是世间少有的寿命超过人类的动物,所以古人用“龟”寓意着长寿祥瑞。那么龟龄集到底寄托着古人们的什么样的美好愿景呢?龟龄集又为何屡屡获得殊荣,分别在2004年是被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保密局认定为“国家保密品种”, 2008年由其传统制作技艺又被国务院认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龟龄集又作为迄今为止国内惟一的中药复方升炼剂,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呢?今天,就邀请您和我一起走进山西太谷,走进广誉远国药,亲自探秘龟龄集中秘密。

龟龄集名称来源

明代中叶,嘉靖帝即位,颁发诏书广集长生不老药,方士邵元节和陶仲文从《云笈七笺》的“老君益寿散”中取长补短,加以增删,并采用炉鼎升炼技术,制成了号称可以长生不老的“仙药”,献给嘉靖帝。嘉靖皇帝服用后,果然身轻体健,于是亲赐药名“龟龄集”,以示服用此药可以获得像千年神龟那样的高龄,龟龄集从此成为内宫“御用圣药”。

当时,陶仲文有个义子是山西太谷人,他在陶仲文的指导下具体担负升炼龟龄集的差事,并兼任皇帝的医药总管。邵、陶死后,陶仲文的义子随即告老还乡,悄悄将龟龄集的处方及工艺一同带回太谷,自家升炼服用,并做为珍贵礼品馈赠亲友。后来,此药方辗转传入广盛药店(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前身),从此,龟龄集便成为了山西太谷的传统良药流传下来。

据《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一书载述: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太谷城内钱市巷开设的“广盛号”药店已开始升炼宫廷名药龟龄集。目前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有关资料中,只有龟龄集的记载,没有龟龄集制作工艺的记载。几百年间,由广盛号演变成为广源升、延龄堂、广升远、广誉远等一系列专制龟龄集的药号,并在国内各大城市及港、澳设立分号,驰誉海内外,至今龟龄集仍冠以“远”字商标。

名驰古今,参观龟龄集博物馆

康熙皇帝:健运脾胃,调理康熙胃肠不适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最善养生的帝王,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他一生康健,除小时候得过天花外,一生仅生病两次。第一次是在他40岁时患疟疾,用金鸡纳霜治好;第二次是在他56岁时,脾胃功能失常,不思饮食,服用龟龄集后,脾胃健运,食欲大增,精气神堪比年轻,成为最受康熙青睐的御方药物。

雍正皇帝:固肾补脑,赏赐近臣示恩宠

雍正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常年熬夜,日理万机,龟龄集成为雍正皇家养生的必备品,他不仅长期关注龟龄集的修合生炼情况,甚至对王公大臣赏赐龟龄集,以示恩宠。雍正皇帝有一份手书朱批,内容是:“朕安,已痊愈矣。朕躬之安,皆得龟龄集所赐。”

乾隆皇帝:延年益寿,龟龄集不可一日不服

乾隆在位60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长的皇帝(63年4个月),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87岁)。乾隆常服的六大补品中,龟龄集和龟龄集酒位居前列。龟龄集酒源自乾隆,据陈可冀院士的《清宫医案》记载,乾隆对龟龄集“不可一日不服”,他不仅自己每日服用,也常将龟龄集酒赏赐给亲信大臣。


1979年,叶剑英元帅亲笔提名山西中药厂




1980年,粟裕大将为广誉远题词,感谢淮海战役期间治好自己的肠胃疾病



1981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

1982年,中国医学科学家吴阶平先生题词

1991年,**主席题词



原料稀有、道地药材


鹿茸:两杠三叉的鹿茸、火燎茸毛,刀刮净,布带或绳缠好,从底部锯口面小孔灌入山西老陈醋,至润透,入砂罐煮一昼夜,至茸皮柔软,取出埋土中一宿,晒干,劈成块,研为细末

淫羊藿:剪去边毛,以新鲜羊乳搅拌均匀,浸泡至透,上屉隔水蒸,晒干,再蒸,凡此九次。


熟地:九蒸九晒九炙,炮至“黑如漆,亮如油,甜如蜜,香如饴”


六年以上的红参


珍贵的穿山甲片


体长大于20厘米珍贵的海马



制作工艺繁琐——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

龟龄集原料选择上等成色的优质药材,对于每味原料药的炮制也不一样,如:鹿茸一般用黄酒炮制,而配制龟龄集时则必须用晒三年的陈醋炮制,利用陈醋的收敛作用抑制鹿茸的升阳,并且醋的酸味引药入肝经,高血压患者也可长期服用;






山西陈醋晒三年,二十斤晒一斤;

公丁香用花椒水炮制,并炒至蒂头出现白点为止;


淫羊藿需要人工挑拣,去掉干枯烂叶和枝条,清洗晾干,用牛奶浸泡后,再经过九蒸九晒的过程。

在制作过程中,所需辅料除了陈醋、花椒水、牛奶外,还有黄酒、蜂蜜、姜汁等多种,制作工艺有煮、薰、爆、土埋、露夜等工序。龟龄集集中国民间中医中药之精华,为历代皇宫内廷专用之精品。龟龄集的炮制具有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厚文化背景,是古代道士为求长寿采用炼丹术制成并流传下来的唯一内用丹药。这种炉鼎升炼之术,选料28味,应合二十八星宿,其中天冬、地黄、人参暗应天、地、人三才合一。




数百年间,龟龄集升炼工具一直延用“泥-锡-银锅”。制作方法:用大铁锅一口,先在锅内铺泥约5寸,风干后上面放置预制锡锅一个(锡锅内径约6寸,高约12寸,比装药粉的银锅直径和高度约加大一寸,银锅厚度8分),在银锅外围抹成陡坡状泥壁,泥壁底沿厚约3寸,上口厚约1寸。抹成后晾晒干透即成。升炼时木炭在此泥锡锅底下燃烧,火力透过铁、泥、锡各层,导至银锅内部(注:在此期间,升炼温度完全靠师傅的经验掌握)。升炼时间为七七四十九天,期满,剥取银锅外面泥层,出药后晾在木盘内,冷却后过箩,装磁罐,封口,储存,用时取出包装。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指导下,龟龄集升炼大师与太原理工大学专家共同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龟龄集升炼设备,更新了延续数百年来的古老升炼技艺,实现了升炼过程的自动化。

据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柳惠武先生介绍,CCTV-4《国宝档案》之所以把山西的中医药作为“国宝”介绍和拍摄,就是看重了山西省中药生产的古法传承和道地性。所谓“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据悉,由于原料稀有珍贵、制作工艺繁复,所以至今龟龄集的产量都非常小,一直以来它都被认为是山西省中药的瑰宝之一。


  作为一家具有474年历史、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华老字号广誉远,愿将沉淀积累的中医养生智慧与关爱健康、热爱生活的社会大众分享,与您一同投资健康,收获未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