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撑起黄土地

阅读数:1206  |   回复数:1
雾里清风 发表于 2012-8-21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神木神木
神木神木
   神木
      从大同到呼和浩特,我的眼睛没有离开过车窗外。神木
      一路行来,看不到任何高于半米的绿色植物,看不到半点洼子的水面,有的除了黄土,还是黄土;偶尔也能看到山涧里侧挤着的一两间民居,低矮破败,十分简陋。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山丘起伏,沟壑纵横,蓬蓬衰草在飒飒风中瑟瑟颤抖,村落弯弯曲曲地东西横亘,象蚯蚓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不知多少个年月。神木
      生长在赤壁这样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的江南腹地,打小就被乡土教材里的“富饶”、“鱼米之乡”等诸多溢美之词所麻痹,脑袋里完全没有不同的世界,尽管早已从书本上得知北方贫瘠土地的概念。但眼睛一触到这片黄土地时,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神木
      思古抚今,我的心情逐渐沉重起来。神木
      “长城!”同伴的一声呐喊,把我从思绪中拽了出来。神木
      顺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远远地,一段土黄色的残垣出现在我眼帘。神木
   
神木神木       眼前的这段长城,完全是用黄土夯成的。墩台筑于黄土之上,四周又皆有约三十米见方的夯土围墙,这些夯土围墙多已为风沙所侵,绝大多数已经荡然无存,仅有数座夯土墩台孤立于山梁之中。
神木
      视线之内的长城,只有两三段保存依然相对完整。居高临下望去,确实象一条土龙,沿着山梁顶蜿蜒曲折,断断续续地横亘于天地之间,一眼望不到尽头。神木
      这是一段外长城,长城内外正是山西和内蒙的边界,据史料记载,明朝初年,为了对抗蒙古的入侵,修筑了这段长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以此为界,这也是中原通往蒙古高原的天然要塞。神木
      伫立于长城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这天、地、人之间,我似乎才真正感悟到那种沧桑的无穷意境。神木
      面前的长城是真正的长城,也是历史的长城。悲凉、壮美、雄浑、豪迈……这些打动人心的美的文字曾是它的真实写照,即使现在只剩下破落。
神木神木   
神木
      它静静地矗立着,沉默着。与它接触的是坚强的勇者,和它注目的是刚健的生命。它起源于豪杰烽起的明清,绵延到未来的时空。它撑起了这片黄土地,神木有了它的存在,千里黄土埋不住崛起的汉唐雄风,旋风般的胡羯之血,喷洒在英雄丛生的北方大地。神木
      远古的烽烟不在,我依然能耽听到马的嘶鸣、剑的铿锵。苍茫的山脉依旧,何处可寻觅英雄壮怀、马革裹尸。只留下猎猎长风,垒垒黄土,成为见证,成为纪念。神木
      车窗外,天边凄艳的晚霞,抹过衰草丛生的黄土地。神木
      撑起黄土地的长城如一根曲折的刺,扎在我的心上,触动了我曾经读过的一首小诗:贫瘠的土地上我是一棵幼苗/吮吸着泥土微弱的营养/感受它干瘪却广阔的胸怀/我的眼里一半梦想一半泪水/因此 我要结出这片贫瘠上的第一枚希望。
神木神木    
神木神木
神木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村夫遥星 发表于 2012-8-22 05:51:0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好文,照片是两兆多,半天才打开,要压缩一下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