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艺术创想? 智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影响孩子的一生。幼儿天生就具有创造性,他们的行为和做事情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当学龄前儿童进行发散思维的时候,他们的创造力应该得到保护和鼓励。 “艺术创想”课程的开展,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能力特点而进行内容设计,在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艺术创想”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按照现成的教案按部就班地上课,有条件的园所,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创新,因地制宜地丰富教学内容,进而形成园本化的课程体系。在艺术创想活动的教学与教研过程中,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让孩子勇于表达,建立自信 自信是创造的基础。艺术创想中的活动环节、作品手法简单易学,不需要经过特别训练就能够完成创作,从而帮助孩子克服“我不会做”的心理障碍。成人应该努力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尊重他们的创意,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我,从“我不会做”到“我要做”、“我能做”,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 2. 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孩子们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想象与创造的潜质,单纯追求技能技法的教育是对这种天性的伤害,过早的提供模板、要求精确复制、给出限定的条条框框,都会使灵动的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磨灭。(其中尤以简笔画和填色图危害为大) 让孩子获得一个可以有自己想法,可以自主创作、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不一样”,鼓励“不听话”,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真谛。 3. 多元化艺术熏陶 主张让孩子们接触、感知、认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验不同的美感、尝试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创作方法,不拘一格地去表现。 艺术创想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形式:陶艺、手工、色彩涂鸦、线描、游戏绘画、彩色泥塑、剪纸拼贴、材料小制作、废旧利用、美食图画、身体绘画等等。 4. 横向思维的锻炼 艺术创想课程具有跨学科的思维交互,通过“艺术创想”,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其横向思维涉及到美学、绘画、音乐、手工、生活教育、社交、逻辑思维、设计、材料学、语言、表演等不同领域。通过“美术”这一艺术手法将其纵向贯穿,孩子在互动中创新,体验多元文化,强调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非专项技巧的提升。 二、怎样开展艺术创想? 以下摘录一些对艺术创想课程环节的讨论,希望能对正在进行该类课程实施的教师,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生活中的艺术——艺术创作与实用相结合,让孩子成为艺术的主人,动手把身边的实用物品进行装饰,并以此装点出独具个人特色的“创意小角落”,培养孩子艺术气质和动手能力,感受艺术创造的幸福感。 游戏中的教育——儿童的艺术就是游戏,老师和孩子一起参与故事联想、游戏互动、实物观察、情景建造等,让孩子享受自由想象、“涂鸦”、材料触摸带来的快乐。让孩子动手制作并装饰自己的玩具,把绘画、手工与游戏相结合,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并保持对艺术的持久兴趣。 画出来的故事——图书与美术教育相结合:1、让孩子在欣赏教师精选的优秀图书的同时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审美素质,通过图书中绘画性极强的画面对孩子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色彩感觉、构图能力、想象力等方面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审美观;2、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引导儿童创作自己的图画故事、图画日记、图画音乐等,让儿童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情感。 环保魔术师——以环保主题、废物利用为主线的创作活动,将使人大开眼界,展示出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和废品”是如何变成“艺术品”的——身边那些常见的废旧材料,通过“艺术创想”,点石成金,变成各种意想不到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美工作品。 厨艺美工——水果沙拉、蔬菜拼图、烤面包、包饺子、瓜子画……我们身边的食物,同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元素,让孩子们参与这样的厨艺活动,是生活教育与艺术教育良好的结合。 立体创作——通过纸塑、泥塑、软陶、雕刻等“立体”艺术活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及对空间与体积的认识,培养手、脑、眼的协调与感觉统合。 色彩感觉——水彩、水粉、油画棒,秋叶、蓝天、红太阳,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的绘画体验,来接触、感觉、认识和表现色彩,用色彩来释放和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 民族艺术——中国画、书法、民间工艺品(剪纸、泥塑、布艺等)的欣赏与创作,通过对这些民族艺术的材料、艺术形式、创作手法的了解和体验,培养孩子对中国母体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增强源自民族基因的艺术表现力。 综合材料——通过对纸、布、线、色……和其它各种丰富多样材料的利用、以撕、剪、折、贴、捏、画、缝等等手法进行创造,来提高孩子对素材的应用、想象和创新能力。培养儿童热爱艺术的情感,学会多方位地观察、表现事物,树立乐于创造、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艺术活动——参观艺术展、参与集体创作、举行自己的展览: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来体验艺术、开阔视野、放飞心灵,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感知、比较、鉴赏能力。参与集体创作培养儿童的团结协作能力与互相欣赏的胸怀,理解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举行儿童自己的展览,让孩子拥有艺术创作的自豪与自信。 三、示例 《神奇的牙刷——刮画》 牙刷也能画画,真神奇! 材料准备:竹签、刀片、小勺、螺丝刀、叉子及各种形状的齿状积木、旧梳子等。 《棉花粘画》 创造与想象并没有过多的限制,神奇的棉花可以当白云、可以变成羊毛,还可以变成爆米花……孩子的想象空间与动手能力同样令人惊奇。 材料准备:棉花、白色乳胶、卡纸、画笔 《装扮瓶瓶罐罐》 装扮瓶子,就如同装扮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把一个瓶子,像湿了魔法一样装扮的生动、美丽。 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瓶子、颜料、刷子、胶水、画布、不同材质的纸。 《石头滚画》 利用石头在画布上跳舞,奇妙的石头也能画画,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材料准备:白色画布、各种颜料、镊子,不同形状大小的石头。 《面包画》 在画纸上作画,一定觉得很枯燥吧,看,下面这些画是我们画在面包上的! 材料准备:烤干的面包片、颜料、水粉笔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