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好梦青山 于 2012-12-11 13:56 编辑
浅谈神木模式能走多远
神木是个好地方,踏着地底下黑色的眸子,我们走得很快.早上喝一碗杂碎,东新街上溜达几圈,照常上班,或听着广场上的小调扭几下。小城里洋溢着一片幸福。幸福,什么是幸福?尽管贫富差距还比较悬殊,尽管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们好像总体来说富了。比千百万的苦力过得强了,我们有时还能买点奢侈品,喜气。没错,确实是喜人的,生活不是钱,可有了钱就能走很远。我们的钱哪来?我不是经济学家,可最普通的神木人都知道,我们的钱来自——煤。看了某网的数据。我们的GDP比例构成大致是:煤及附属工业占75% 服务业24%农业0.5%.呵呵,服务业是个什么东东?看看高档酒店就知道了。物价飞涨,貌似我们靠着煤炭的钱被动地提高了自己的消费,显然服务业也是靠煤炭支撑的。一支独大,开采。而可怜的农业只有0.5%,其她产业几乎是0.作为一个普通的神木人,我小时候以及现在听到的两种最常见的说法是:“没事,咱这辈子煤肯定够用了“或”神木的煤至少还能用100年!“100年之后呢?“没事,那时候就不用咱操心了。”不否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我们有时候变得财大气粗,用节无度,有时候又倦意袭来,追求安逸,当黑金不在,我们还能走多远?
没错,从36上到26了,这是一个速度与名次的时代,名次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荣誉,钱给我们更多的安逸与幸福。窃不敢高谈发展大计,就从身边的现象说起吧。学习:我是一名学生,眼睁睁看着一届一届的学生毕业。一届不如一届。入学门槛悄然放宽,就在某一年神中招生大爆冷,分数线降低以后。感觉同学们都不能独当一面了,不论从打球,学习,表现与处世。当然,我们也自愧不如那些学长们。教我老师们都老了,大匠远去,工匠层出。生活作风就不必多说了。当下的社会风气就是,浮躁。没有踏踏实实干实事的。父辈们总是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可是他们却大手大脚的,仿佛那个艰苦的年代只是一种记号,仿佛现在的花销是对以前的报复。看着满街跑的好车,**提着包包笑容满面。更有甚者,早出坐飞机到西安买衣服,下午坐飞机再回来。一种思维就是,我要是有了钱,我怎么怎么样。富了,不代表可以忘记贫穷。记得一次在火车上遇到庞士让先生,他带着厚厚的眼睛,衣着简朴。有幸攀谈几句才得知,他就是申请神木杨家将文化的主力军。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一定要考研。“他另一句刻在我脑海的话是“神木现在是掠夺性开采。”掠夺,不是只有我们。但难道只因为子孙还没开口,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拿资源吗?另外担心的就是教育。个人认为神木家庭教育有待提高。大人们整天跑生意,赚硬件,却忘了家里软件。花钱谁都会,可是这产业呢?这画沙边塞明珠呢?未来呢?给子孙的遗产,请不要停留在那个年代,让子孙解决温饱解决得过了头,那就是挥霍啊。或者换种说法,只给子孙留下钱,也太鼠目寸光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成为独当一面的神木人,有前途的神木人。
(我为神木建言献策:希望神木能在科技文化方面有所突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然富裕了,就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不然黑色的的眸子只会哗啦啦流过手,没给我们留下一些亘古的遗产。比煤炭还久的遗产。那就是知识与文化啊。其实我们可以平静一点,努力一点,得了知识的中青不忘“老土”的神木人,得了钱的不讽刺“穷酸”的读书人,相信神木会走得更远,起码比100年走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