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讲 人丨刘 砚 洁 律 师
▼
00:00
案 情 导 读
▼
1月29日家住重庆江津的一位博主晚上发微博,曝29日凌晨时分,在家附近发现一名自称是女子丈夫的男子,疯狂暴打该女子。
2月3日安徽淮南一名与妻子结婚5年,家庭财政大权由妻子把关,男子因藏1000块私房钱被悍妻发现罚跪暴打。
今年2月24日网上又曝出广东36岁女子生8个孩子只为逃避家暴,该女子16岁便与丈夫结婚,结婚10多年的时间内一共生了8个孩子不停生孩子的理由却是让人欲哭无泪,因为常年遭受家暴,在多年的家暴生活中她发现只有怀孕了丈夫才不敢打她,暴力也只限于语言暴力,但不敢踢打,所以无奈之下只能利用怀孕这一招来逃避被打。即便5年前两人离婚,却是离婚不离家,因为生活无所依,只能继续选择跟前夫一起经营婚前的小生意,而致使这种暗无天日的家暴依然持续在自己生活里。
去年8月,24岁中国女留学生毕习习在英国被外籍男友活活殴打致死。此案日前开庭审理,据法院听证会透露,毕习习是在留学读硕士认识的男友,而毕习习据传是富家千金,身家百亿。在法庭上,男友也只是轻描淡写将惨剧理解成“一个小麻烦”。
家庭暴力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涉及的人群从平凡大众到明星商贵,家庭暴力何时休?如何避免和防范家庭暴力,其实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结婚的那个人,婚后是不是会向自己伸出那双暴力的手脚。
以 案 释 法
▼
据美国一项调查报道,家暴受害者平均遭受过7次暴力后才会产生离婚的念头。而在我国,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选择报警。都说中国女性已经崛起,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超越男性,为何我国大部分被家暴的女性能忍受的暴力次数如此令人难以置信。难道中国人都有非凡的忍耐力?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理作祟。
为什么家暴受害者不离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某些人选择忍气吞声,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不能总是口诛笔伐,斥其愚昧,家暴受害者不离开(或无法离开)施暴者的原因有时候确实有些现实的无奈,比如被囚禁、为面子、为孩子、无经济来源等。有的人甚至是怀有爱,或许有的人太缺爱,那点卑微的渴望爱的情绪,只要受到丁点儿温暖,便能继续忍受爱人的暴力。
律 师 提 示
▼
根据我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暴的对象不仅限于夫妻间,还包括父母和子女,甚至包括非法同居者。可以理解大家口中的小三儿也被纳入保护范围,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正式施行,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第一部反家暴的法律政策,从此家庭暴力有正式的法律可依可循。
防患于未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每一个受害人在第一次遭遇家暴的时候就选择立即报警。毕竟出警记录和医院诊断证明是法院认定家暴事实的重要证据。除此之外,伤情鉴定报告;对案发现场及身体受伤部位进行拍照、录像;父母、朋友、邻居、保姆等的证人证言;如果施暴人出具了不再施暴的承诺书,注意留存。
有些受害者基于各种原因不愿报警,希望这类受害者能意识到,如果你选择了反抗,你很可能就此结束这场噩梦,如果你选择忍耐,你的人生劫难将无穷无尽。无论我们的理由如何自我安慰,如何情非得已,当我们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收到直接威胁的时候,爱情、家庭、面子都不应该成为我们考虑的第一要素了,生存和自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