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他当过画匠,做过木工。二十年前,他拿着200块钱从马镇来到神木城,用20块钱买了雕刻工具开始创业,转行成为石雕匠人。从无人问津到年入百万,他用刻刀为自己和家人凿开一条康庄大道。如今他已经半退休,过上了含饴弄孙的生活,唯一遗憾的只是石雕手艺的后继无人。 二郎山下,窟野河畔,一个看似杂草丛生,摆满各种石碑和石雕的院落里,居住着神木城石雕手艺第一人郭福堂。 ![]() 56岁的郭福堂从出生左手就多一指,后来做木工,左手食指不小心被切掉,依然有五个指头的他被朋友戏称为郭六指。虽然少了重要的食指,但是并没有影响他双手的灵活性,他转行从事石雕行业,并成为其中佼佼者。图为郭师傅展示自己曾经的作品。 ![]() ![]() 郭福堂从事石雕几十年,是神木城唯一一位可以进行石狮雕刻的石雕匠人。马镇政府门口的石狮子、烟草公司门口的石狮子、祖师庙的龙雕、杏花滩的石牌坊烈士陵园的石碑……皆出自他的手。 ![]() ![]() ![]() 传统狮子的打造首先需要画形,就是在选好的石料上将狮子的大概轮廓勾勒出来。这不仅需要雕刻者本人对狮子的形态作出准确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郭师傅自小喜爱绘画,曾做过十几年画匠。这段经历为他成为优秀的石雕匠人打下牢固的基础。 ![]() ![]() ![]() 石雕画型后,接下来是减荒、打糙、打细、打磨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足够的耐心与细致,制作这样大小的一头石狮子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 现在郭福堂已经很少特意打造大型石狮子,只有在需要时才可能制作一二。现在他更多时候制作石碑和石牌坊、龙柱。
![]() ![]() 原本冰冷没有感情的石头,在他打磨下却摇身一变,成为栩栩如生的龙雕,传承着吉祥如意、平安祥和的寓意。 ![]() ![]() 他做的最多的还是石碑,他现在已经不需要现在石碑上事先画好图案。打好边界以后,无论是花纹还是童男童女刻图,他都是拿起刻刀就可以直接绘制,毕竟这种石碑他已经做了上万块,线条布局和走向早已了然于胸。 ![]() ![]() ![]() ![]() 随着时代进步,郭师傅的刻刀已经从锤子和刻刀升级成半自动工具,电刻刀省力不少。这些刻刀功率大小不同,自身重量也不同,即便最轻的刻刀也有一斤左右。所以石雕依然是个体力活,没有一定腕力的人是没有把握稳定持刀的。 ![]() 郭师傅的大儿子辞职回家,已经慢慢接过了家里石碑雕刻的工作。90后的他主要负责全自动石碑雕刻,家里的全自动雕刻机是他的主要工作工具。 ![]() 也有客户喜欢人工手写的字体,这时就不得不继续请出郭师傅。郭师傅的隶书写的很好,凡是需要手写的碑文,都由他用白色广告笔先写在石碑上。 ![]() ![]() 郭师傅说,一日不写手生,工作空闲时间,他也要坐在书桌旁练上几笔。虽然他握笔姿势不够正统,但字形很好。 ![]() ![]() ![]() 现在郭师傅有六个儿女,从小耳濡目染,他们每个人都会雕刻,但真正从事这一行业的却不多。女儿郭玉芳算一个,她将家里石雕工作统筹后注册了公司,让郭师傅的石雕小作坊变成一个及制作和销售于一体的公司。 ![]() 图中郭师傅的女婿正在带着来访客户参观和销售石雕作品。 ![]() 郭师傅和女婿、儿子一块整理院子里的石雕。 ![]() ![]() 郭师傅现在已经开始慢慢隐退,如今他过着含饴弄孙的日子,浇浇花草,和外孙斗趣,日子过得一派怡然自得。唯一遗憾的是,很少有年轻人主动从事石雕行业,他石狮子、龙柱雕刻还没有传人。 百年后,或许神木本地石雕雕刻,尤其是立体石雕雕刻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只能在视频和图片中感怀和遗憾。 |
1 (5).jpg (371.64 KB, 下载次数: 466)
1 (26).jpg (246.38 KB, 下载次数: 424)
1 (27).jpg (294.02 KB, 下载次数: 4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