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 虽说离开部队二十多年了,记忆中依旧有一种浓浓的情怀在活跃,尤其在八一建军节这一天,感触特别深。 在富平当兵的第二年,九月的下旬,我正在炊事班忙碌着,董指导员进来通知我准备去渭南树园教导队炊事班,明天出发到支队集合。虽很惊讶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晚饭后我去战斗班和其他老乡坐了一阵子,轮训队炊事班毕竟是好几个中队抽调的战士,还不知道有谁呢?说不准会有同年兵。贺鑫平专门从公安局值班室过来和我说话,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 第二天一早就和指导员出发,二小时后到了渭南武警支队,当兵快两年了,支队基本没有去过,指导员办事去了,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秋天的梧桐树上鸣蝉还是那么的讨厌,不久指导员过来带着我到了一辆车跟前,那里也站着几个战士,我一看还有同年兵横山老乡张再国,小小的个子没有了以往的腼腆,两个人紧紧握住了久别重逢的那份情谊。说起再国,在新兵连集训的时候我们都在四排,他在十三班我在十六班,后来新兵连结束我们这些老乡都被分到了各个中队,相互之间也就没有再联系过。听指导员说还有几个同年兵,其他的就是第一年兵。我们坐上车驶过东风街,熟悉的风景渐渐出现,当车一过隧道爬上坡,我看见了破旧的铁大门,冷冷清清的树园教导队,这就是我新兵连三个月的刻骨铭心。一下车,司务长就过来,他和我们一一握手,安排我们住在窑洞里,那是以前十一班住的地方。这期间我们负责几十号人的伙食,后院还住着一些保安公司的,也由支队抽调军事过硬的老兵当教官。 每年九月底到十一月底两个月时间,是各个中队推荐军事过硬的战士集中轮训,两个月后,留下的班长要继续带三个月新兵,细细算来我们要在树园呆半年光景,比当年在新兵连的时间还要长。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四五个收拾完宿舍,就去炊事班,那个曾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骨干轮训班都住在以前的一二排那个大院,都是老兵了,基本上好管理。炊事班条件依旧是那样,基本上没有变化,几个人都分工明确,做起来也得心应手,毕竟都在自己中队干过,老乡李胸怀是库管,我自告奋勇负责白案,再国负责红案,他炒菜了,烩菜了挺有两下。这期间司务长还安排两个志愿兵班长来管理,一个李班长,一个张班长,李班长老家是陕北的,他的儿子叫李浩吧,反正挺有意思的,在警营呆的时间长了,也会爬个战术,打个擒敌拳,记得我喜欢听收音机,经常拿着张班长心爱的收音机听音乐,有一天不小心掉进大锅里,打捞出来后,第二天去了一趟渭南市,找了几个修理部,都说没办法了。他说三十几块钱买的,津贴费没有发,当时冬季作训服刚刚发下来,老兵退伍有卖的,估价三十五元,张班长隔三差五就要,一狠心,我把作训服给了他,从此两不相欠。再后来我花了五十元买了一套八三式军服,也圆了自己当新兵时班长他们穿上,那种“扎式”的感觉。就这样二个月的时间,我们在教导队柴大队长和董指导员、司务长的带领下,圆满地完成了骨干轮训任务,树园教导队在总结大会上还给我颁发了《优秀士兵》,说实话炊事班其他战友也干的不错,大个子赵小云,老搭档张再国。两个月我基本上没有回过富平中队,只记得有一次因为脚伤了,请了病假,在鑫平那里住了一晚上,他买来了正骨水给我抹,两个人说了一晚上的话。返队后我边休息边干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一过十二月份,教导队又开始忙碌了,指导员去接兵了,听说新兵马上就要过来,留下的班长早就打扫完班卫生,炊事班也搬到大门口一过来的宿舍,离火车轨道很近,开始几天基本合不上眼,咣当咣当一整天,后来也慢慢习惯了,这一天司务长从支队回来,车上下来几个拿着背囊、手提背包的,等走过来,有同年兵杨树枝、孟玉龙、宋银生、张虎祥,还有两个二年兵,大家相互拥抱着,谈着离开后的只言片语,这下炊事班编制也够了,十来个人够热闹的。 新兵先后来了两批,这批兵来自河南、东北,还有西安,我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第三年老兵,我在新兵连那段文字中,曾诞生过无数个不眠之夜,面对这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我默默地想着一件事。随后的军事化训练中,新兵连的风貌大改以往,没有了我们那年打骂体罚新兵的事情发生,而且柴大队长每天亲自抓训练,有一天看见一个新兵背上留着脚印,那个班长第二天就调回原中队去了,其实也就我们那年发生过打骂体罚战士,再后来部队管理条例越来越明确,基本走向正规化。我们炊事班也早早就起床,踏着月光,在冬天为战友们做好热腾腾的早饭。当新兵训练开始时又准备着中午那顿饭,我们轮着在压面机上反复碾压,争取让新战友吃到不夹生的饭,杜绝浪费粮食,前提条件必须让他们吃饱。这样一来,再也没有当初因为班长个人怨气,新战友们吃不饱,不敢吃的那种现象。那一年冬天,炊事班凝聚成为一种力量,那是前所未有的。几个月后,下中队前夕,董指导员、司务长来找我,让我写工作总结,干一行爱一行,这正是我的一面,于是在下中队那天,支队参谋长宣读了文件:给我和黄排长每人记三等功一次!黄排长也是富平县中队司务长,我们都是一个中队的。 |
1501638131716.jpg (194.56 KB, 下载次数: 310)
1501638132674.jpg (151.3 KB, 下载次数: 3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