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金融是什么

阅读数:1198  |   回复数:6
逆水成河 发表于 2013-4-22 13:26:0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笔者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金融”这个词目前在神木口口相传,但是据笔者与朋友聊天,发现大家对于金融是什么有不少的不太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经济便是金融,有的认为高利贷就是金融,也有的认为买股票就是金融等等等等。也有的神木人对于金融非常害怕,闻之色变,这样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笔者决定将自己目前的一些关于金融的理解总结一下,当然不一定准确。如果能消除人们对于这一行的一些误解(甚至是抨击),或者能够抛砖引玉,笔者也就甚为满足了。
(由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金融是什么
        首先我自己的定义:金融是帮助人们将“资源”在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不同时空实现转换的工具。所以金融是一种工具。而资源包括现金流,个人收入,财富等。不同人群之间的资源转换包括通常的借和贷,贷是以利息为代价,而借一般是以人情为代价,即生人之间是很少借钱的,你借给别人还是别人借给你都是寄希望于以后得到同样的帮助,这可以被视作是隐形的利息。除此之外,投资者买上市公司的股票,买国家和企业的债券也是不同人群之间的转换:投资者将资金投资给企业和债券,寄希望在未来收回投资本金和投资收益。
       不同地点之间的转换较上述难以理解一点。微观一点讲:在陕西的张三将一笔钱投资给新疆的一个油田,这笔钱是通过工商银行跨省转账的。工商银行所实现的就是金融帮助资源在不同地点转换的功能。宏观一点,巴西一家企业上市(IPO,即初次公开招股),在中国的投资者在此时买入巴西这家公司的股份,这是跨国家之间的资源转换。但是可惜的是因为中国大陆政府的外汇管制和金融管制,这样的投资对于普通投资者还无法实现。大陆投资者目前只能通过QDII这种制度投资海外,但是这种方式被政府高度管制,灵活性低而隐形成本昂贵。
        或许最难理解的是金融帮助资源在不同时空之间转换的功能。在阐述这个原理之前,先说明一个概念:资本可以分为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指一个人目前已经拥有的各项资产,比如房产,股票,现金,存款等。人力资本指的是一个人在未来可能赚得的资产。一个刚离开学校的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是最多的,而一个快要退休的工薪族的人力资本是最小的。这个应该这么理解:因为毕业生年轻,可以用来工作的时间很长,他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才能都是他的人力资本,虽然他毕业第一年只能拿到5万,但是第二年可以拿到6万,第三年可以拿到8这样子将未来的所有收入通过一个折现率(discountrate)转换为今天的收入,这就是这个毕业生今天的人力资本。而一个快要退休的工薪族(60周岁),他已经工作了一辈子,已经将他的人力资本全部或者大部分转换为财务资本了。所以这时候他可能是人生最富有的一个阶段:有房产,有股票,也有积蓄。随后他退休了,收入停止,生活和其他开支会慢慢消耗掉他的财富。
         所以,以人的一生为例,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学生时期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时期,一毕业人力资本最多,而财务资本最少;到中年两者慢慢趋近;退休后人力资本逐渐衰减为零,不过财务资本却是最多。
         一旦明了了这个观点,下面比较容易理解了。按揭(mortgage)是将未来收入转换为今天收入的金融工具房屋按揭是将未来收入转换为今天资产的手段:付了首付后,以月供的方式将你未来每个月的工资转换为今天的收入,允许你今天就可以住上自己房子。同样,汽车按揭,香港这边买电脑,甚至是床垫都可以以按揭的方式来买。所以我高中的时候经常在《读者》看到这样的小文章:美国的老奶奶是年轻的时候用按揭的方式买了自己房子,住了一辈子自己的房子,还了一辈子贷款,到老了的时候终于还完了;而中国的老奶奶攒了一辈子钱,到六七十岁的时候终于攒够了一套房子的钱,跑去买房子,结果领到房产证的那天,自己得了癌症住进了医院,始终没有住上自己的房子。我高中以为这是因为两国人民观念和文化的不同,但是今天认为这完全不是观念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没有美国发达,没有相关的适合中国老奶奶的金融按揭工具,这是直接造成了她的悲剧的根本原因。
         前几日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和我一样喜欢骑车出去长途旅行。但是每次花父母的钱又觉得很困惑,减少了旅行的快乐体验,甚至中途想到的时候会有放弃的想法。我想,如果有种金融工具,可以让我这位朋友以未  来的收入为抵押,贷到今天出去骑车的费用,无疑会大大提高他的旅行质量。
         除此之外,按揭还有个好处就是激励人们去努力奋斗。一个需要供房子的人很大可能在工作上更加卖力和付出,因为他有负担有压力。而一个没有任何负担的人就是温水里的青蛙了,慢慢的丧失了斗志。
         当然,有读者会问:我怎么知道未来的收入转换成现在是多少钱,我怎么知道按揭买房的人有没有能力还贷款。这就是很多金融分析人员的工作,利用估值模型分析一个公司有没有能力偿还贷款,它的价值是多少。分析一个人的价值是多少更难,不确定因素更多,但是原理是一样的,笔者认为理论上是可以办到的。
        而保险(insurance)和各类各样的投资(invest)产品是将今天的财富转换到未来的金融工具。今天利用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来买入某只基金或者买某些公司的股票,这是牺牲今天的消费,将这部分钱转移到未来,期望未来获得多于本金的收益。今天购买一份人身和意外保险是为了在未来发生事故时拿到一笔赔偿金,这可以认为是今天买保险获得的投资回报。所以本质上说,保险和投资买股票没有区别。而选择保险还是其他投资产品的时候考虑应该是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不是保险中介人的令人讨厌程度。将投资和保险结合起来的金融产品应该是非常不错的投资计划,比如香港很受欢迎的储蓄计划(savingplan)就是这类。基本上,这类产品就是将目前的收入转换到未来某一点(可能是自己的孩子去国外留学的时候,也可能是退休的时候,也可能是其他需要紧急资金的时候),从而提高人一生各个阶段的生活质量。
    在以前,养儿防老这样的观念大行其道,原因就是父母将抚养儿女作为了未来的投资,作为了他们的保险。所以抚养一个儿子相当于买一份保险,这样的话儿子当然是越多越好。因此孩子越生越多,给自己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现在我觉得大部分父母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他们有自己的收入,购买了自己的保险,不需要求助于儿女,所以不会有这样的观点。
       上面从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不同时空的原理阐述了金融这种工具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资本,钱,财富在经济和金融上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在本文中读者可以就按通常意义理解)。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拿铁 发表于 2013-4-22 14:11:1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空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逆水成河 发表于 2013-4-22 14:34:0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拿铁 发表于 2013-4-22 14:11
空谈。

嗯?愿闻高见

我这篇文的目的就是讲清楚金融是什么,而不是说怎么利用金融工具赚钱。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君度云秦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4:36:2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不错。懂金融之前,应该懂点理财,哪怕皮毛,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储蓄(存钱),把当下的利率和CPI、PPI这些数据结合一算,存银行就相当于赔钱,也就是说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储蓄都是负利率,知道这点之后,你就会知道不能把钱空置于家中或者银行,就会去投资,就会慢慢融入广义的金融范围内,之后就衍生出种种理财投资项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逆水成河 发表于 2013-4-22 14:40:0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君度云秦 发表于 2013-4-22 14:36
不错。懂金融之前,应该懂点理财,哪怕皮毛,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储蓄(存钱),把当下的利率和CPI、PPI ...

嗯,把理财当成了解金融的一个窗口和起点,这也是通常的做法。不过等到慢慢了解了金融各种工具后,你再也不会购买银行或者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了,因为你可以定制自己的理财产品,通过组合市场上的各种工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君度云秦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4:44:5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逆水成河 发表于 2013-4-22 14:40
嗯,把理财当成了解金融的一个窗口和起点,这也是通常的做法。不过等到慢慢了解了金融各种工具后,你再也 ...

是啊,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是种类较多,但从来都是一泛而待,并不针对个人需要或者量身订制,因此,理财产品的选择更多的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经济情况、时间、喜好等等因素综合考虑,说白了,选好的不如选合适的。我猜,楼主应该也是从事这个行业的精英吧,呵呵,我就不好班门弄斧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逆水成河 发表于 2013-4-22 14:51:37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君度云秦 发表于 2013-4-22 14:44
是啊,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是种类较多,但从来都是一泛而待,并不针对个人需要或者量身订制,因此,理财 ...

晕,我还没从业呢,只是目前在读金融而已。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