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时卿 发表于 2017-10-16 19:56: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前两天和朋友在街边吃夜宵,一个小时内她接了3次电话,每次都通话时间不长,语气也不太好。

先开始以为是工作上的事,就没多问。
直到最后一次通话,她只说一句“烦不烦,我知道了”就挂了电话时,我忍不住问她谁打的。
她用嘴把烤串上的最后一块肉撸下来,漫不经心地含糊道:“我妈。说太晚了,让我早点回家。”

按下手机屏幕,发现已经凌晨两点了,便抬头对她说那散了吧,别让阿姨担心。
她有点不快地跟我抱怨了几句后,离开了。
看着朋友在夜色里的背影,我摇了摇头:
她妈妈一定是明明很困,却抱着手机不敢睡觉,生怕女儿有什么危险。
可3通电话都没成功让她回家,我一句话却有了效果。
妈妈万分的担心和爱,在女儿这里却一分不值。

我们常常这样,对不太熟的人客气有教养,对最亲爱的人蛮不讲理。仗着最亲的人不会离开,就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留给了他们。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瘫痪之后,经常对自己的母亲发脾气,对她发泄自己不好的情绪。

而母亲为了不让他难受,一边忍受着他的坏脾气,一边还要和恐怖的病魔作斗争。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讲了一个细节:
他独自在屋里看落叶伤怀,母亲进来缓解气氛要带他去北海看菊花。
看着她憔悴的脸和央求的神色,史铁生一反常态地答应了,母亲开心地要准备一下,他十分不耐烦地说: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笑着说了几句就又悄悄地出去了,谁知这次离去,竟是永别,北海也没有去上。
因为肝病突发,母亲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看着她被邻居抬上车,史铁生开始懊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发现她重病。

母亲的去世让史铁生痛悔,他后来在《我与地坛》里告诫所有长大了的孩子:
千万不要跟母亲来他这套,他已经懂了,可已经来不及了。

最让父母伤心的9句话,你说过几句?
我们总把和煦的笑脸给老板同事,把嫌弃和厌烦的神情给亲人;我们宽以待别人,严于律家人;我们对外人施予的一点好感激不尽,却百般漠视自己人日常的付出和爱。

人们总说对最亲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这种本能选择不去挑剔,才是真正的爱,更是一种教养。



亲情里,就算再伤心也因为血缘无法分割。可两个好朋友之间,任意一方迁就和付出更多,友情的小船最后就一定会沉。

我的一个朋友燕子就是因为这样,和她10年的发小绝交了。

燕子和发小从小一起长大,她们同一个初中、高中和大学,关系很亲密。
燕子个性善良随和念旧情,处事原则是能忍就忍,对发小百依百顺:
发小吃饺子吃陷不吃皮,每次就把皮丢到燕子碗里;
发小和燕子口味不同,但每次吃饭都要按着发小的喜好挑选餐厅和饭菜,燕子有一次点了两道她爱吃发小不爱吃的菜,结果发小就冲她大发脾气;
大学四年,燕子帮发小取了四年快递,可是连一句道谢都没收到过;
聚会上,发小常常会把燕子撇到一边,跟新认识的朋友热络地聊天;
……
燕子不是不发脾气,可每次生气时,发小就搂着燕子撒娇“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啊,所以才没有那些俗气的客套,你知道我的嘛”。

燕子没辙,想着这些年一路走过来的情谊,就又忍了下去。

直到两人毕业工作后,发小出差去法国,可她回来的时候给同事、普通朋友等等都带了礼物,唯独没有给燕子带。

燕子问发小为什么没有她的礼物,发小愣了下回道:
“我时间紧没有太多时间,给他们的礼物都是随便挑挑的,我们以后肯定要一起再去的嘛,等到时候送你个好的。”
一副慌张的神情,分明就是在说谎。
法国一直是燕子心心念念的地方,她没有期待也没有索要任何贵重的礼物,哪怕一个小小的纪念品,她也心满意足。

可结果什么都没有,燕子终于彻底伤了心,她对发小说:“不用了,没有什么以后了。”



燕子后来跟我说,这段友谊里,她一直在付出,对方一直在索取。
这样也就算了,对方还不懂感恩,把自己对她的好视若敝履。
她无法容忍。
任何人的忍耐和付出都是有限度的,我们对别人的好就像是一杯水,如果对方只知道在渴了的时候喝水,却不懂往里添,那么这杯水迟早都会被消耗完。

要知道,别人的给予,不是理所当然;别人的好,不是取之不尽;别人的真情,不可能禁得起挥霍和浪费。



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故事:A每天都给B一颗糖,先开始B很开心也很感谢,可渐渐B习惯了A给他糖。
突然有一天,B看到A给了C两颗糖,便十分生气地质问A。
于是,A对B说:“这是我的糖我想给谁都行,你看到我给C两颗就对我有看法,但你不知道他给过我更多的糖,而你却什么都没有给过我。”

最后B就像发小失去了燕子一样,失去了A。

所以你看,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习惯的爱和获得当做是应该的,甚至稍有不好还会责怪对方。

但是,无论在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中,谁对谁好从来就不是绝对应该的。尤其好友之间,得到和付出是对等的。

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如果你未曾为对方付出过,那就没有资格去计较得失。

因为内敛的中国文化,很多人觉得和自己人相处,不需要太多谢谢,不必要太多解释,更不用太多表达和展示爱。
于是就下意识地认为,和自己亲近人的关系不需要维护,甚至随意发脾气耍性子,疏忽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可恰恰相反,这样的行为往往是对亲密关系的一种过度消费。只花不存,终有一天,你会破产——失去所有人的爱,让亲朋好友离你而去。

所以要记得付出,记得感恩,记得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时常表达惦念和爱:
比如每个重要节日的贴心问候和小礼物;比如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和“我爱你”;比如出去游玩时带给知心好友的手信等。
每个细节,哪怕只是朋友圈的一个赞,都可以是你表达在乎的方式。
千万别让自己人,成了外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1 无聊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