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7月26日下午5时许,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雨突袭神木,可能,连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场大雨的严重性,三个小时后,当天色渐渐暗下来,隐患就像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静静地等待着将要送上门来的“猎物”。 5个小时后,我在@神木论坛微博上看到事态的最初进展,情况远远没有我所想象的那么乐观,从微博发来的图片来看,大片的坍塌已经直接威胁到很多车辆的安全,这样的担忧一直持续到凌晨4:00钟,直到@神木论坛发来最后一条消息:“截止7月27日凌晨4点,神木五龙桥附近仍有车辆滞留,救援工作和路面抢修仍在进行。迎宾路方向基本恢复小车通行。一场1个小时的暴雨为甚让神木如此重创?暴雨期间神木的政务微博们在做甚?本次暴雨有无人员伤亡?” 暴雨发生5天后,在官方可阅的资料里面,我们只能看到受灾情况的大体报告,而在人员伤亡这个敏感问题的界定上,却始终保持沉默,暴雨后的第二天下午,我到往现场,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据悉,已经有几人在老龙池这个塌方的地段殒命,我们在惋惜的同时,是否也有和我一样的疑问:暴雨之痛,被推倒的老龙池,到底该由谁买单?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到底谁该给逝去的他们一个尊重的权利? |
![]() ![]() ![]() 老龙池,这个通往马家塔乡镇甚至更远乡镇的地方,很长时间里,成为神木县城路段里一个必经的要塞,可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段,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暴雨中变成了如图所示的模样,坍塌的创面就像一个被手撕裂的柚子,破败不堪,细长的管道腾空而起,垮塌的广告牌拦腰折断,重重的掩埋在潮湿的泥土里。 在我到来的6小时前,已经有数辆车被打捞起,其中包括一辆已经被扭曲的变了形的电动自行车,从自行车的轮毂上不难想象这场灾难的严重性,据周围群众回忆,这辆车子的归属应该是一位女子,顺带着的还有她的孩子, 而两人打捞上来时已经早就没有了呼吸,这只是我在现场听到的一部分解答,其他目击者还给我提供了不具名的面包车以及死亡的人数。 这些,在官方的报道中,已经完全被淡化掉了。 |
![]() ![]()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距离塌方不足50米的地方恰恰是一个低洼地段,因为一场暴雨,从四中上面倾斜下来的水流全部聚 集于此,巨大的水量把这里当成一个唯一的载体,不断地沿着路面侵蚀、渗透、继而诱发塌陷,然而反观这条路面,我们不难发现,除了松散的夯土,道路下面几乎没有太多的承重,这也就恰恰能够说明这条路段在设计的时候是否经过完整的规划和严格的勘察。 众所周知,这条路面的下端刚好是沙土覆盖最密集的地方,而没有经过坚实加固的泥沙怎么可能承受如此巨大的重负,这就好比一枚自由落体的导弹直接深扎在脆弱的瓦房上,事故肯定在所难免。 通过巨大的马路横截面远远望去,远处高大的水泥桥墩屹立在空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只有在断裂的泥沙中稍微露出一点水泥的混凝土墙体,俨然,这样的构造显然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
![]() ![]() 其实关于老龙池这个路段的最早新闻,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9月21日,也同样是暴雨导致该路段出现大面积的垮塌,而最迟的一则求救则是2013年的7月19日,距离7月26日暴雨仅有一周之隔,在新闻的标题中我们不难看出:神木老龙池群众急盼政府治理水患,可是这样的诉求似乎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据我所知,就在7月上旬,一场雨水已经将老龙池该路面冲出巨大的伤痕,大片沥青很轻易的就被水流挤压起来,而相关部门在整修这段路面的时候,更多的只是用了修补,而并非加固。 天灾还是人祸?从2010年到2013年的整整3年时间里,但凡遇到雨水充足的月份,老龙池肯定又是新伤替旧伤,在经历了不断的皮外伤之后,脆弱的老龙池最终还是选择了以这样不情愿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服役”生涯。同时带走了却是几条血淋淋的人命! |
![]() ![]() 暴雨过后的这几天里,其实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一个屡遭破坏的路面,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事故发生后的5天时间里,只有两条横空架构的警戒线诉说着这里的危险,而为什么官方没有给出具体的伤亡人数,这种漠视生命的态度,难道真的是有和这段路面不可言说的隐情? 我们不希望遇到天灾,可是人祸只要防护得当,应该可以避免,被推倒的老龙池,夹杂着太多的无奈与遗憾,如今,被高大的蓝色铁皮围得严严实实的豁口,不知道又再进行着一场怎样的修补和调整,而那些被埋于此的逝者,到底是否明白,天灾和人祸并接的道路上,是否会在下一个雨水充足的季节,还在同样的地方重演。 被推倒的老龙池,或许会在若干个小时内恢复他原有的面貌,可是,谁能保证这次的修补真的能够起到预想中的固若金汤,被推倒的老龙池,到底该由谁买单???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