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育儿知识] 【健康百科-初生婴儿】如何呵护婴幼儿听力?

阅读数:734  |   回复数:2
huhu520 发表于 2013-9-13 17:18:07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听力发育

 一、0-6岁宝宝听力发育的指标
  1个月:宝宝已有了听觉,大部分的宝宝在出生24小时后对听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应,对大人说话的声音也很敏感。大人在宝宝身旁轻声说话,观察宝宝是否会随声音变化有不同反应。一周后,听力发育完全成熟,他会密切注意人类的声音,也会对噪音敏感。在宝宝身旁说话,宝宝将头转向熟悉的声音和语言。
  2个月:对声音的反应十分敏锐,不论对熟悉或陌生的声音,都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大人可以轻声和宝宝说话,或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在宝宝的不同方向发出声音,宝宝会向声源处转动头部。
  3-4个月:能区分大人的讲话声,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很高兴。有感情地讲故事给宝宝听,温柔好听的声音会引起宝宝微笑,晃动手脚等积极反应。4个月时能辨别不同音色,区分男声女声,对语言中表达的感情已很敏感,能出现不同反应。先给宝宝播放一个女声的歌曲,等到宝宝“适应”歌曲后,马上换男声,他会有不同的反应。
  5-6个月:对各种新奇的声音都很好奇,会定位声源,从房间的另一边和他说话,他就会把头转向你。家长除可配合手摇铃的使用外,还可准备一些会发出不同声音的玩具,摆在宝宝床边,让宝宝翻身、踢脚时,可能因不经意碰到玩具发出声音,观察是否会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听到声音时,能咿咿呀呀地回应,对音量的变化有反应。在宝宝面前“自言自语”,观察宝宝是否会和外来的声音互动。
  7-8个月:倾听自己发出的声音和别人发出的声音,能把声音和声音的内容建立联系。在宝宝面前呼唤“爸爸”,观察宝宝是否会把头转爸爸。8个月时大致能辨别出友好和愤怒的说话声;能通过视觉、听觉来模仿人的活动。用温柔的语气对宝宝谈话,他会很高兴;如果用很大声的类似于训斥的声音,宝宝会哭;当宝宝高兴时,大人欢快的大笑,宝宝会跟着模仿。
  9个月:能区分音的高低,如在和宝宝玩击木琴时,宝宝有时会专门敲高音,有时又专门敲低音。不久宝宝就知道敲长的木条声音低,敲短的木条声音高。和在宝宝玩木琴时,引导宝宝敲高音,低音,观察宝宝的后续行为即是否知道敲长的木条声音低,敲短的木条声音高。
  10-12个月:宝宝的声音定位能力已发育很好,有清楚的定位运动,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头,也就是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大人手拿风铃,分别在宝宝的上方和下方晃动出声,观察宝宝是否会跟着声音上下抬头,低头。
  2岁:会转圈跑,荡秋千—会使用“你”、“我”等代名词,可将2~3个词连成一句话。
  3岁:能进行球类等运动—能使用复数名词,能理解简单的问题和答案,能较为流利地背诵儿歌。
  4-5岁:能参加一般的体育活动;会使用定语、形容词、副词等,可给身边的物品下定义,对各类物品(食品、用品等)、动物、植物的名称已具有相当数量的词汇;会唱歌,并能讲简单的童话故事;能说明画中的动作,并可对单词的含义提出疑问。
  6岁:能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基本能够使用较完整的句子和完成5~7句有完整语法的短文,能流利说话。6岁以后:进入学龄期,孩子基本可以参加较剧烈的各种体育活动,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言语表达日益丰富多彩。
  (查看更多关于视觉发育语言能力发育肢体运动发育触觉发育嗅觉与味觉发育的内容)
  二、小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表现
  * 3个月以下时,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大声响丝毫没有反应。
  * 3-6个月时,对出现的声音不会寻找声源。
  * 9-12个月时,不会跟随大人的指示去做。
  * 12-15个月时,不会叫“爸爸”、“妈妈”。
  * 15-18个月时,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无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妈妈”。
  * 18-24个月时,不能说出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儿歌。
  * 24个月后,语言障碍及反应迟钝明显,如听不见小鸟叫,对电话铃声、门铃声无反应等。
  贴心提示:
  1.当小儿2岁时还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不能理解大人的话,很可能存在着听力问题。
  2.有听力障碍的小儿如能被及早确认,便可早日得到治疗和训练,并在治疗上也比较简单。可使一些小儿的听力完全恢复,即或利用残余听力学习语言,也不至于日后不会说话。
  三、小儿听力发育VS语言发育的关系
  小儿的语言发育与听力发育密不可分,听力是否正常,语言发育测试就是一块“晴雨表”。一个人必须先有了听力,再经过语言学习才会说话。一个正常的小儿(发音正常,决不是声哑),如果出生后被放在一个不与任何人接触的环境里,没人教说话,就永远也不会说话。一个听力有障碍的小儿,即使生活在有人和他说话的环境里,但因听不见也学不会说话,这就是所谓的“十聋九哑”的道理。
  四、如何呵护婴幼儿听力?
  1、正确清洗耳朵很重要
  耳的外层面直接接触外在环境,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受风沙、尘埃与污染空气的“洗礼”。加上孩子经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结成块儿,因此,家长要象重视洗脸一样重视给宝宝洗耳。
  清洗方法:先将婴儿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样轻轻揉搓耳后和耳廓,最后用拧干的纱布擦拭干净。耳朵入口处,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条轻轻擦试,注意不要随便伸进耳道中去,防止孩子头部突然乱动而导致耳道粘膜受伤;孩子大了则应教他自己动手清洗,并随时检查与督促。
  2、清楚耳垢有妙招
  耳垢俗称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医学称为耵聍。一些家长将这种分泌物与鼻涕、眼屎“一视同仁”地看成废物,必先除之而后安,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耳垢是有一定生理功能的,遇到空气干燥后变为薄片状,或粘稠的油脂状,在外耳道“值勤”,既可以阻挡灰尘与小飞虫的入侵,又能缓冲噪声,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还可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可称为鼓膜与外耳道的“护花使者”。
  另外,孩子的外耳道皮肤不同于成人,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如果随意动用工具掏挖,如牙签、火柴杆、耳勺甚至发卡,容易引起损伤、感染,诱发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耳垢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动作,以及借助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排出。当然,如果分泌过多,并形成了黄褐色的油状物,或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时,就需要处理了。但应该向医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伤害到宝宝。
  3、异物入耳巧处理
  孩子的耳道本来就非常狭窄,如果不小心进去东西,后果十分危险。父母对此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遇险,要懂得一些急救措施。
  如果是食物,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一旦塞进耳朵容易刺破耳膜,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损伤。此时,应让孩子将脑袋倾斜,促使异物依靠重力掉出来。如果不行,就要马上带孩子上医院。
  蜡笔是最容易塞进耳朵的文具,可引起暂时性的听力减退,或者导致轻度感染。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要急着自己动手,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昆虫飞进或者爬进了孩子的耳朵,有三个办法:一个是大人用手将孩子的耳轮向后上方提起,将耳道拉直,头歪向进虫的一侧,使耳内的异物滑出;二是用手电筒往耳朵里照射,昆虫多会朝着灯光飞来;三是往孩子的耳朵里滴几滴婴儿润肤油,让昆虫随着油流出来。(点击查看关于宝宝体检的内容)
  五、不同年龄段宝宝听力训练方法
  宝宝各个阶段的听觉都有不同的发展,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先不必盲目着急,我们要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来给宝宝训练听力。
  0-1岁
  胎儿3个月时,就能听到母亲体内的声音,5个月大的时候,听力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听到母亲体外的声音并做出反应。当妈妈边抚摸肚子边对宝宝说话时,胎内的宝宝没准正竖着耳朵听你的“教诲”呢!
  巧用“妈妈调”。由于刚出生的宝宝对某些声音具有本能的听觉偏好,因此,当成人对婴儿说话时,可以用一种相当特别的方式——妈妈调。比如:说话时的语调要夸张一些,抑扬顿挫,语速缓慢、清晰,同时还会伴随明确的动作或物品示范,还可以用叠音词(肚肚、褂褂)等,这样就比较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你可以利用家中的空酸奶瓶、易拉罐、纸袋等,在里面放上弹珠盖好,摇一摇,对宝宝说:“你听听弹珠的声音。”然后把弹珠拿出来,放上纸屑,盖好之后再摇给宝宝听,问他:“听听纸片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像弹珠一样吵呢?”当然,你还可以用布头、大米等,凡是摇动时可以发出声响的东西让宝宝听。这个小游戏看似简单,但它对提高宝宝听力的敏锐性有很大的帮助哦。爸妈最好是选择不同的材料摇给宝贝听,让他能够快而准地辨别出不同的声音。
  宝宝各个阶段的听觉都有不同的发展,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先不必盲目着急,我们要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来给宝宝训练听力。
  0-1岁
  胎儿3个月时,就能听到母亲体内的声音,5个月大的时候,听力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听到母亲体外的声音并做出反应。当妈妈边抚摸肚子边对宝宝说话时,胎内的宝宝没准正竖着耳朵听你的“教诲”呢!
  巧用“妈妈调”。由于刚出生的宝宝对某些声音具有本能的听觉偏好,因此,当成人对婴儿说话时,可以用一种相当特别的方式——妈妈调。比如:说话时的语调要夸张一些,抑扬顿挫,语速缓慢、清晰,同时还会伴随明确的动作或物品示范,还可以用叠音词(肚肚、褂褂)等,这样就比较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你可以利用家中的空酸奶瓶、易拉罐、纸袋等,在里面放上弹珠盖好,摇一摇,对宝宝说:“你听听弹珠的声音。”然后把弹珠拿出来,放上纸屑,盖好之后再摇给宝宝听,问他:“听听纸片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像弹珠一样吵呢?”当然,你还可以用布头、大米等,凡是摇动时可以发出声响的东西让宝宝听。这个小游戏看似简单,但它对提高宝宝听力的敏锐性有很大的帮助哦。爸妈最好是选择不同的材料摇给宝贝听,让他能够快而准地辨别出不同的声音。
  3—6岁
  3岁的宝宝语言理解及听觉记忆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语言表达也逐渐从简单变得更长、更复杂、更生动,这为他们即将进入幼儿园,学习更多的人际交往技能、复杂的游戏等做好了准备。
  (1)边听边看。多给宝宝看图画书,为年龄小点的宝宝讲故事,让孩子以听为主、视知觉为辅。等到3岁的时候,就可以让宝宝随着故事的情节指出图画中的主题。四五岁时,宝宝已能够一边用手指着图画书,一边自己讲故事了,借助于视觉刺激唤起他的听觉记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宝宝对身边的人和事物所发出的声响,都有了一定的听觉印象。因此,你就可以将这些熟悉的声音录成卡带,请宝宝闭上眼睛,说出听见的声音:街上的车声、小鸟的啾鸣声、水龙头流水的声音。接着,角色互换,宝宝来问你来答。还可以通过播放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宝宝来辨别、配对,这样能训练宝宝更加细心地注意身边的声音,以奠定语音辨别能力。
  (3)掌握听觉与语言互动发展的诀窍。锻炼宝宝对语音的分辨能力,同一个人要持续使用同一种语言与宝宝说话,尤其在父母想让宝宝掌握多种语言时更要注意,否则会造成宝宝的听知觉与语言表达之间的混乱。用宝宝易于理解的语言加强听觉理解能力,反复播放音乐、故事卡带有助于孩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1 无聊无聊
骑猪撞坦克 发表于 2013-9-13 17:25:5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抚养宝宝比伺弄只小树苗还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hu520 发表于 2013-9-13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骑猪撞坦克 发表于 2013-9-13 17:25
抚养宝宝比伺弄只小树苗还麻烦

就是呀,好多东西需要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