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可可有约 于 2013-9-26 18:48 编辑
打我记事起,石匠就在村东头的一个石场里采石头,雕刻石碑、柱墩子、马槽、猪槽等一些村里人家常用的物件。 那时候,如果谁家盖窑洞,石头就是首选,石头防潮、防蛀、防摇,寿命长,深得乡民们的青睐。乡亲们盖窑洞的窑面子就会用到石匠,那时候的石匠在村子里的地位可是最牛的。如果谁家的男人是个手艺人可是有福了,介绍媳妇的人那是一拨又一波的。 今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贺川崔宝郎石敢当。 【人物 】 崔宝郎 ,54岁,贺川人,神木传统手工艺石雕师傅。 ![]() 崔师傅的小石厂 【寻找石匠】 走进雕刻厂,很冷清,因为大部分是墓地或者是庙上才能看到的石刻,所以一般人没有事情也不会来到这个地方,听说崔师傅手艺好,几经介绍才特意找到这里的,刚进院子。就听见铁器撞击石头的声音,却见不到人。寻着声音走近院子里头,在靠墙的角落里找到了正在捶打石头的师傅。 ![]() 正在凿石头的崔师傅 【一个铁凿子 一把锤子】 他一手拿着铁凿子,一手拿着锤子,对着石头,一锤一锤地打、凿、磨。锤子落在凿子上,凿子下就留下了花纹,一道一道的。石头的粉末雪花一样从石头台子上纷纷扬扬落下来。他牢牢地攥住锤子,细细地瞄准花纹发力。凿子不偏不斜,稳稳当当地落在石头上。他的样子格外专注,似乎手中握的不是一把凿子,而是掌握着一艘航船,如果航向偏离了,这个航程只能无功而返。 ![]() 爱吸烟的他 小编没有打扰他的专注,几分钟后他才发现了站在身旁的我,放下手中的活,他急忙起身招呼以为我要买他的东西。他轻轻抖落身上的石头粉,接而掏出烟来给我递,我推却了,他笑了笑,点燃了手中的香烟。 ![]() 小石厂里的白菜地 崔师傅一边吸烟一边带着我看他刻好的成绩,忽然发现一片白菜地,他说这里种点菜就省的买了,菜挺贵的。交谈过程中才发现崔师傅有点耳背,我说话必须大声他才可以听的真切,“叔叔就您一个人吗?徒弟呢?”“哪里找徒弟个浪,就我一个人,现在哪有人还愿意遭受这份罪,实在忙了,顾人也是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人,今年要碑的人少了很多我一个人就可以了。” ![]() 崔师傅雕刻好的乌龟形态各异 ![]() 缠绕的双龙戏珠 【纯手工 不复制】 白菜地里躺着三只石龟,似乎很悠闲,崔师傅说这是他自己想象的刻的,没有图纸没有电钻,自己仅凭感觉刻的,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没有重样的,因为每一次都会有一点想法上去,仔细看三只龟的纹理确实不同。再去看看他刻的双龙戏珠龙也是,没有模子刻出来的精细和完美,但是看上去仍然是那么栩栩如生。我惊讶于他那双关节粗大,指甲又黑又厚的手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怎么能刻出这么好看的东西来。 ![]() 崔师傅的小藏品 【54岁还年轻 再坚守十年】 原本以为崔师傅是出师名门,可是了解后才发现,干这一行,他完全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因为自己是老石匠,过去的时候就给村里大石头阙窑洞。91年的时候家里有了电视机,看到电视上的石雕很好看,自己上完初中就开始专门研究石雕,就这样一干就是20多年,供三个儿子上了大学,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而且都在事业单位上班,很满足,曾经让孩子们来接手我的手艺,可是孩子们都躲的远远的,现在日子过的好了,孩子们不让做了,可是自己才54岁,还年轻,不想就这样等死,很希望有年轻人能来学习一些手工艺,这个狮子是我没事的时候雕刻的,其他的都被人买走了,你们这些娃娃们现在都看不哈做这些了,我想再做10年,到那时就看看书,写写书法,也像电视上的老头一样享受享受!”围着火炉就这样听着崔师傅讲述着他的故事和人生。 ![]() 龙身石柱 【漫漫寻徒路】 崔师傅的雕刻字迹隽秀,手工在石头上雕龙画凤,使之呈现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图案、民间故事等。经过他雕刻的石头一部分修建了“庙宇”的垫脚石或墩子等,一部分在民间树碑立传。知道他的人都送他外号“石敢当”如今,电脑控制的机械石刻已十分方便快捷,手工石刻这项既耗力又耗时的民间手工艺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在神木,14家石刻厂有六家是外地的机械化石刻,仅6位一生都在从事手工石刻的老人仍在坚守,但是识字的只有崔师傅一个人。这项技艺正在面临失传让崔师傅很是感叹!可可走的时候,崔师傅高喊希望能给他找个徒弟,他会将毕生所学教给徒弟的。没有了初来时的清冷和害怕,带着温暖带着崔师傅——石敢当的嘱托,可可开始了慢慢寻徒路...... ![]() 简单的石刻工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