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在神木,你总能看到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马不停蹄奔波于县城的大街小巷,在挥洒汗水中,将一桶桶“甘泉”送至千家万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城市送水工。 ![]() 今年36岁的刘叔叔,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送水工。黝黑的皮肤,灿烂的微笑,是他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十几年前就从老家万镇来到神木县城打工,为了生存,他当过小工,蹬过三轮,不过最终,他选择了当一名送水工。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他在送水行业干了足足有6个年头。 ![]() 刘叔的上班时间为早七点至晚七点。每天上班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纯净水装车。虽然看似清瘦的他,干起活来却相当利落,短短几分钟,他就完成了24桶水的装车工作。 ![]() 一桶水35斤,24桶就是840斤。在一口气装完24桶水之后,刘依存又开始认真清点起来,而此时的他,早已累得是满头大汗。 时针刚刚指向8时,就有用户陆续打来电话要求送水上门,才一会儿功夫,他就接到了十几张订单。为了提高送水效率,每次出发前,刘依存都会习惯性的核对订单,然后按照地点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去送水。 ![]() 装水,接电话,核对订单…….一系列准备工作结束后,刘依存便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挨家挨户去送水了。 刘依存告诉笔者,一年四季,除暴雨天气可推迟送水外,其余时间便都得按时去送水。由于经常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6年时间里刘依存前前后后已经换了3辆车子。 ![]() 送水的第一站,是位于麟州街中段的一小区居民楼。车子停好后,他手脚麻利地从车上提下两桶水,几个箭步就走到了楼梯口。虽然这一居民楼内有电梯,但考虑到用户就住在2楼,刘依存便选择了爬楼梯。只见他一手拎一桶水,一路小跑着就到了用户家门口。 敲门、换水、收钱,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临走时,刘依存还不忘与用户道一声“再见”。“每送一桶水,能挣2.5元,以目前一天送60多桶来算,一个月下来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刘依存说。 6年送水路,他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跑遍了神木县城的各个角落,现在的他,俨然已是一张“活地图”。“现在,你只要随便说个县城的地址,我立马就能给你找到。”别的本事不说,但对于自己认路能力,刘依存还是很有自信。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刘依存终于可以暂时放下水桶,骑着他的小三轮回家了。刘依存说:“虽然每天工作很累,但是一想到老婆孩子,再苦也值得。” 一个人,一身疲惫,一脸倦容,在清冷的暮色中,他驾车驶入了滚滚车流。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