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人物专访] 72岁老支书 一生心血寄啊卜达村

阅读数:814  |   回复数:0
↑︺╄→_-↑ 发表于 2014-3-13 14:45:3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来源:神木报592期2版 时间:2012-11-14 19:28:00 作者:王彩荣

                     图:纪凤东(左)亲自指导村民饲养白绒山羊
                    图:村民王文革家的白绒山羊养殖场
初冬的阳光照耀着大保当镇啊卜达新村,这座矗立在沙漠之州的新村,今年由县农业局投资38万元建设玻璃钢沼气池,全县首批100户农民享受到了玻璃钢沼气所带来的“福利”……啊卜达村支部书记纪凤东和全村100多户村民一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笔者了解到这是一位72岁的老支书,从22岁开始当上啊卜达村的书记,一干就是50年。见到老支书时,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便向笔者讲述起他这几十年来的经历。记得刚当书记时是70年代,那时候整个村子都在沙漠的围绕之下,可耕种土地面积极少。为了整治沙漠中的流沙,他开始大力鼓动村民一起植树造林,围沙造田。说着便他指着不远处的棵棵大树,“你看到的这些树大部分年龄都和我差不多了,你看到的种玉米的平整土地也是一样的……”
随着历史的变迁,日月的更替,50年过去了,啊卜达村村支书纪凤东依然在职,但啊卜达村的容貌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纪凤东说:“作为村支书,最大的职责就是让农民能够过上好日子,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农民真正富裕了,县域经济才会发展好,国家才能够越来越强大;现在党的政策就是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村子建成强村,用更多的财力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的生活从根本上得到更大的提高。”
啊卜达村,这座位于沙漠中的村庄,在纪凤东50年的带领下,从曾经的踏着沙子进村到现在的柏油道路,彻底地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如今,村内道路畅通,村庄杨柳掩映,村里绿化了,也亮化了,村民更开心了。
啊卜达村具有养殖的传统,同时也是县上出了名的养殖示范村,2006年还被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在纪凤东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下,现在啊卜达村所呈现的新局面是从分散的饲养,到挨家挨户都是养殖大户。老书记带领笔者参观了村里占地面积为50亩投资200多万元的白绒山羊养殖大户王文革家的养殖小区,500多只白绒山羊在这里集中饲养。笔者了解到,全村光靠养殖年产值达2800万元,年纯收入达7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万元。
采访结束时,纪凤东老书记表示,富民强村不是个人想法,是群众的愿望。希望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县上能够继续大力实施更多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真正富起来,为县域经济的强大贡献出农民自己的力量。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