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是杭州一姑娘给自己同一个公司的闺蜜定了一个生日蛋糕,因为想着给对方一个惊喜让她不知道是谁送的可以猜一会儿营造出一个感人的气氛。在定蛋糕时,他在备注中很清晰的说到不要打自己的电话,直接打给接收人的电话,我在上班不方便接电话,有事可以发短信,送货单上也不要留我的电话。
结果送货员还是将收货电话记成了小朱的电话,导致惊喜。事发后店家也感到自己的失误于是给了小朱闺蜜一份饼干进行补偿,但是小朱对此事并不满意,于是当晚就给了这家店一个差评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 第二天,蛋糕店老板娘和丈夫一起找到了她希望将差评删除,遭到了小朱的拒绝。店老板娘表示如果不删除产品就将昨天赠送的饼干退回,小朱想着你又不是送给的我,你送给谁可以找谁要去。老板娘出了办公室,在门口哭了起来,而陪同老板娘过来的丈夫感到妻子很委屈对着小朱吵了起来,还在办公室的墙上踹了几脚,把小朱吓了一跳这时小朱办公室的员工都冲了出来帮助小朱,双方差点因为这个问题打了起来。 比这个新闻更精彩的是底下的评论,几乎一边倒的让这个姑娘“得饶人处且饶人”。 我们中国文化中好像一直在讲究宽容这个问题: 被熊孩子惹毛了,马上有人劝你:他还是个孩子; 过年期间不能生气,因为:大过年的…… 景区忍气吞声被高价宰,一切都是因为:来都来了; 外卖迟到半小时,你饿到胃痉挛想要差评,马上有圣母劝你:外卖小哥也不容易; 你吐槽挤公交的老人没有公德心,不排队,马上有人指责你:你也有老的一天,换位想想…… 那么,当我们自己的利益一再因为别人的失误而受到损失时,我们依旧只能得饶人处且饶人么?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不想再得饶人处且饶人,想请每一个伤害过你的人给你说一句抱歉,想给每一个与付出报酬不等的服务打差评?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