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神木百晓生 于 2020-1-10 10:36 编辑 如今的家长都视自家孩子为掌上明珠。一旦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一定会心疼不已。但此时你会怎么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是“以牙还牙”? ![]() 爸爸在这里,你敢不敢打回去? 近来,广州的一所幼儿园里,就上演了这样一幕。 据媒体报道,睿睿(化名)是广州从化街口商业幼儿园小班的学生。然而,在一学期内,睿睿却在幼儿园里被同学欺负并受伤了3次,最近一次就在2019年12月31日,睿睿被同一名孩子用玩具砸伤了。 ![]() 睿睿的妈妈徐女士说:“孩子身上有很深的伤痕,这让我很难接受。” 事情发生后,幼儿园方面表示,事发后学校一直积极配合家长沟通协调,但这样的沟通却没能得到睿睿父母的认可。甚至当天,睿睿的父亲就领着孩子回到教室,找到此前抓伤孩子的同学告诉睿睿:“爸爸在这里,你敢不敢打回去?” ![]() 据徐女士介绍,沟通当天,因为园长的一番话激怒了孩子爸爸,一气之下才带着孩子回到教室。但徐女士表示:“我儿子只是抓住对方小朋友的手打了一下。” 据了解,徐女士如今已为儿子办理退学手续,要求幼儿园退还全学期费用,并要求园方作出相应赔偿。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已介入处理。 争议:鼓励孩子“打回去”,到底对不对? 该事件经媒体曝出后,很快引发舆论热议。对于孩子父亲的做法,有网友觉得理所应当,面对欺负若不反抗,可能滋生校园暴力,这么做是在鼓励孩子保护自己: 网友@李小兜DAYTOY:没毛病,这种事不教孩子反抗,以后校园暴力更吃亏。 网友@松阪歴未:做得对!不打回去过后继续欺负你。 ![]() 但也有人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欠妥。认为孩子年龄太小不涉及校园暴力问题,以暴制暴的方式同样不可取: 网友@有梦想谁都了不起2000:难道要告诉孩子,一辈子都要以牙还牙解决纠纷吗?还是应该分析原因,是孩子性格问题,家长就指导孩子慢慢转变性格,处理方式不对,就教会孩子巧妙灵活处理问题。 ![]() 同时,也有声音质疑,校方为何让孩子屡次遭到同学的欺负,背后是否存在监管问题: ![]() 专家:片面强调以暴制暴,不利孩子成长 实际上,睿睿父母的做法并不是个例。梳理类似的新闻可以发现,孩童冲突发生后,父母支持“以牙还牙”的事件不在少数。有调查显示,约6成家长支持孩子“打回去”,且有99%的网友支持家长鼓励孩子的“报复行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若教孩子一味忍让,确实会让孩子变得懦弱。但若片面强调以暴制暴,孩子很可能成为一个攻击性强的儿童,这对其将来的成长同样不利。 在熊丙奇看来,所有家长都应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动手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确实超出了普通打闹的范围,家长也应该告诉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的孩子在校园遭受欺负, 你会怎么告诉他呢? 来源:澎湃新闻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