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天台山 ![]() 基本简介:天台山陕西省神木县天台山位于神木县城南65公里处的贺家川镇。山高险峻,巍峨挺拔。黄河和窘野河从东西两侧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壮观。据道光《神木县志》记载"前有天然狮子石,甘霖地,复有仙桥,绝似天台,故名。"此山挺拔俊秀,北连数百里群山,南延五里是窟野河与黄河的交汇处,东面陡峭的山崖下是汹涌澎湃的黄河,西面滚滚的窟野河水由北向南擦山脚而过.天台山高达500多米,山顶有庙叫天台山庙,据史料记载,此庙建于明朝成化年间,以后历朝都进行过修缮和扩建。现尚留有明清时期近百幅壁画和碑刻,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 长约2公里的天台山古建筑群,最南端是高耸的山门,有数十米的石洞,洞内有石阶二百余级,洞上有仿明隶石刻"南天门"三个大字。由山门石洞向北原建有庙宇九层。 天台山树木蓊翳,壁画满目,古色古香。山上八景,颇负盛名。道光《神木县志》有诗写道:"楼攀香桂,池蓄甘霖。崇峰南秀,窟野西清。黄河点石,紫岭堆去。石狮近卧,金钟远闻。" 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崇峰寺创始于北魏元宏太和年间,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代增置修茸,渐成宏大规模,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一方宗教圣地。 天台山不仅有美丽的神奇的传说,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争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时,就驻扎在天台山寝宫殿,胜利地指挥了攻占山西罗口的战斗,给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话。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名将贺龙、关向应以及国际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驻足观光,缅怀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迹。因此,天台山又成为人们景仰的革命遗址。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我县民营企业家家贾怀文先生出资近万,对天台山庙群进行了重修、改建、扩建、增修,经一易寒暑,首期工程胜利告竣。而今,山貌杀景焕然一新。庙宇恢弘,亭台别致,工艺精湛,古朴典雅,整体建筑极具观赏价值。旅游设施亦日完善,完全能满足游人、香客吃、住、游、玩的需求。每年三月十八、四月初八为天台山传统庙会,届时四方游客云集于此。 近年来,秦晋两省群众集资维修,并在庙的周围植树一万多株,天台山重放异彩,远远望去,雄伟壮丽,郁郁葱葱。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崇峰寺创始于北魏元宏太和年间,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代增置修茸,渐成宏大规模,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一方宗教圣地。天台山不仅有美丽的神奇的传说,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争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时,就驻扎在天台山寝宫殿,胜利地指挥了攻占山西罗口的战斗,给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话。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名将贺龙、关向应以及国际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驻足观光,缅怀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迹。因此,天台山又成为人们景仰的革命遗址。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我县民营企业家家贾怀文先生出资近万,对天台山庙群进行了重修、改建、扩建、增修,经一易寒暑,首期工程胜利告竣。而今,山貌杀景焕然一新。庙宇恢弘,亭台别致,工艺精湛,古朴典雅,整体建筑极具观赏价值。旅游设施亦日完善,完全能满足游人、香客吃、住、游、玩的需求。每年三月十八、四月初八为天台山传统庙会,届时四方游客云集于此。 ![]() 地理位置: 陕西省神木县天台山位于神木县城南65公里处的贺家川镇 乘车线路: 神木县乘开往贺家川的中巴,到贺家川镇后在换乘小巴前往。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