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滨河新区街道办 于 2020-6-1 11:43 编辑 在滨河街道时常有一支手臂佩戴鲜艳“红袖章”的队伍,他们已融入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居民们的生活带来温馨和保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你都能见到戴着“红袖章”的工作人员在“站岗”,他们坚定地穿梭在辖区各个居民小区、村头巷口、道路车站,排查疫情、走访宣传,监测体温、登记流动人员、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筑起了防疫“围墙”,成为滨河新区街道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定生活的“守护者”。 从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红袖章们每天都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忙碌着。但只要有人员和车辆出入,所有工作人员仍旧严格询问每一位出入人员,登记个人身份信息,询问每一辆出入车辆,登记车辆信息及驾驶员个人身份信息,进行体温测量…… 面对复工和返城热潮,为了严格落实街道关于做好居家隔离工作的要求,“红袖章”挨家挨户的发放出入证,上门送达“温馨提示”书,切实守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最后一道“防线”。陕北初春的夜晚,温度依旧很低,驻守在各检查点的工作人员,身裹羽绒服仍坚守岗位。 有的小区防控点没有场所,只能搭建临时帐篷,没有取暖器为伴,甚至没有桌椅板凳。直至夜幕降临,也许大多数人都已经钻进温暖的被窝,但他们依然默默坚守一线。他们也是谁的父母,谁的儿女,谁的丈夫,谁的妻子,但在这里,他们都是战士,以沉默和孤独练就赢得这场战争最锋利的武器。 “六亲不认”的守门人 “孩子好久没有见他的奶奶了,你们理解下,就让我们进去吧……”“神木又没有疫情,走什么形式……”有的甚至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使用言语辱骂、挑衅、威胁“红袖章”工作人员,但“红袖章”们忍着委屈依然严格执行住户出行要求,对进出小区车辆进行管控,对随车人员进行登记,落实凭证出入要求。为避免用笔登记时的交叉感染,小区采用了扫二维码的方式登记业主信息。 其实在神木市全市居民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的第一天之前,街道辖区很多小区就已经开始了“六亲不认”的管理方式。所有业主进出都得配合保安完成消毒和测温,达标后才能进入小区。如果不是本小区的住户或没有“出入证”的业主,一律不得进入。 “请戴上口罩、麻烦测一下体温,尽量居家不外出”,“门口坐着的、院里走着的、没事的都往家里走”神华小区门口的“小喇叭”又在驱散每天聚集在路口的居民了,新元社区后勤主管张妮摇身一变成了社区的小喇叭,她和数百万普通社区工作者一样,从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起,就和她的社区战友们奋战在防控区第一线,不同的是,这一刻,她是小小防控宣传员。 居家隔离户的贴心人 “为居家隔离人员买菜,代买代送生活用品、防护物资,帮倒垃圾,叮嘱他们做好防护知识,本来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有很多居民要求很苛刻,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新元社区的书记王强这样说,他也是红袖章队伍中的一员。“居家不出门就是最安全的防护”,对于居家隔离人员而言,虽然关起了一扇门,却迎来了社会更多关爱、理解和包容。“您好!您需要的生活用品,我们已经买回来放在您家门口,麻烦您出来取一下……”疫情发生以来,滨河新区街道两社区“红袖章”们多次为辖区内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爱心服务”。他们根据居家隔离人员生活需求,采购居家隔离户所需的各类生活用品,提供代购**,解决好群众居家隔离的生活需要,让居家隔离人员在家安心度过隔离期。 他们还通过电话、微信的方式与居家隔离人员聊天,建立居家隔离人员交流群,疏导居民情绪,让居民在家安心、舒心度过14天“你们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你们想得很周到,我们感到很温暖!”这是“红袖章”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在微信群中的互动聊天,体现了“红袖章”们对居家隔离户的关心,也表达了居家隔离户对疫情一线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谢意。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让居家隔离人员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并架起了一座隔离不隔心的“连心桥”。 紧要关头,更显担当本色,在这个基层防疫的重要战场上,为守护一方平安保障居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红袖章们用行动守护万家灯火,他们是“平安滨河”最温暖的星火。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