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水架 文/窟野河 刚开始定这个题目的时候,没想到连百度都无法搜索到具体的信息,一连换了好几种搜索引擎都无果而终,我敢确定,互联网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今,水架这个还没有被网络收录的词,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最终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今以此文记之,以便那些年曾养命的工具不被我们忘记。这个陕北北部农村特有的农用工具,吱吱呀呀的声响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 陕北北部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平坦的能灌溉的土地几乎看不到,但是当你行走在有水的沟底的时候,你就能看到一排排平坦的能灌溉的土地。这是每个村庄都有的菜园子地,每一排菜园子地都挨着河流修建,高低错落有序,看起来十分壮观。 我们家那时候的菜园子地就是在村庄的沟底靠近河流处修建的,那是父亲亲手修起来的菜园子,家里每一年的所有蔬菜全来自这个菜园子。春天的菠菜和红水萝卜,夏天的西红柿和青椒辣子茄子,秋冬两季的白菜。菜园子修的要离河水稍微远一些,因为那时候的洪水都比较大,如果太靠近河水,当有大洪水的时候,菜园子一般都会被洪水带走,连一片石头都不会留下来。 菜园子能长出来这么多的蔬菜,全靠灌溉,水是万物生命的源泉,如果没了水,连草都不会生长的土地更别说蔬菜了。 在我家菜园子最西头,有一座水架,那也是父亲的杰作。父亲就地取材,用河里的石头砌一座方形的石台,在石台的半腰处砌一块长出来的石板,人可以站在上面。然后在石台靠近河流的一侧挖一个很大的坑,再将河里的水通过水道引到坑里,这下河水距离菜园子就更近一步了。水架的基础搭起来了,最重要的工具最后登场。整个水架分为三部分:老杆,水杆,老杆石。老杆一般为一整棵树,还要稍微弯曲的树才可以,太直的树是不能用的。水杆一般为手能握住粗细的成材树枝,水杆必须是直的。老杆石是普通的黄砂石,用錾子敲成圆形,在中间钻一个洞,这块石头的重量是有讲究的,要比一桶水重才可以用。还有一个就是架子,是支撑水架工作的借力点。所有的东西准备齐全以后,父亲在石台顶上用掉横梁的方式支起一个架子,然后将老杆从中间钻洞掉在架子上,再将老杆石固定在老杆最末尾的地方。这时候该固定水杆了,在老杆的顶端栓一根铁丝将水杆挂好,必须是可以活动的不能固定死。在水杆的另一头系上绳子,用来挂水桶。整个水架就做好了。 水架台子上有用河边草皮铺成的水道,水道一直通往菜园子,可以流到每一畦菜地里。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以后就可以开始灌溉浇水了。只见父亲站在石台半腰间的长石上,将水桶挂在水杆上,双手紧握水杆,弯腰去掏石台下面水坑里的水,掏起来的时候慢慢放手,直到一桶水被老杆底部下沉的石头带到石台边,父亲将水倒进水道里,这才算完成了一次打水的过程,随着动作的重复,水道里的水渐渐形成流动水,慢慢的流进菜园子里,我仿佛能听到那些蔬菜喝着水就着这打水的吱吱呀呀欢乐地唱着歌。 简单的来说,水架就是利用杠杆原理。一块石头的重量大于一桶水的重量,再通过人力的作用,实现了水从地到高的转化。我不知道水架是谁发明的,但是我从记事起村里就有,而且还很多。小时候,每当遇到一座水架总是跃跃欲试,想学习父亲那娴熟的帅气的打水动作,可是每当我站在石台上,不是双腿发抖就是根本拉不动水杆,因为老杆底部的那块石头很沉很沉。 到后来,因为电动抽水泵的普及,水架已经被淘汰了,家家户户将菜园子放在了自家的院子里。每当走在村庄的沟底,总会看到几座破败不堪的水架静静的矗立在那里,不是缺了老杆就是缺了水杆,几乎看不到一座完整的水架了。 如果哪一年遇到大的洪水,那些年修建的菜园子连同水架都会被洪水带走,带到很远的地方,带到那些我们的想象力都无法到达的远方。 ![]() ![]() ![]()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