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期间观看了张嘉益、黄轩主演的山海情,让我想到了自己。我也十分推荐大家看看这部剧,短短的23集,展现了甜美的爱情、亲情、友情,道尽了人生。 ![]() 我就是一个西北人,89年生人,可能和剧里面得宝的孩子差不多大。虽然没有经历过和剧里一般的艰苦岁月,但剧里有太多的地方映射着我家乡的影子。最直观的就是房子,窑洞、黄土。窗户就是用纸糊的,当然我也捅过。我们的教室是俩拱窑洞,小学一至五年级都在一个教室里,高年级上完课自习,低年级开始上。小时候去人家地里面偷菜、瓜果,结果后来还把自己后背晒得脱皮,也算是遭报应了。后来我离开了老家到了南方的大城市,后来又回到了家乡。 剧情的开始便将移民的不易和艰辛合盘托出,既有领导者的困惑无奈,也有百姓的困苦狡黠。限期内需要解决的逃跑的七户人家和后来的六十户才能给移民村通电的急迫感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剧情高度还原了西北环境,以“真”取胜,黄土满坡黄沙蔽日,真实是该剧吸睛的主要抓手。 从演员的表演来看,一个字“土”,土的掉渣土的本色。从小孩子明亮纯洁的双眸;村支书(老)深沉坚定的政治觉悟、代支书善解人意灵活处置问题的能力;乡领导执着的扶贫信念等各种价值观的展现,无不使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缠绕展开,使人斩不断理还乱。而这一切的表现,都让人觉得你就是生活中的他,他就是你。代入感使该剧充满了生命力。 扶贫,是我党近年来强调必须完成的任务。该剧深刻揭示了贫穷的原因以及单纯为扶贫而扶带来的惰性。通过孩子们就想去看看铁路的愿景,砸开成年人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的思想桎梏,赋予了扶贫神圣的使命感。没有人甘愿贫穷,在党的领导下,在坚定信仰的支撑下,这个扶贫战役的胜利是必然的。 当然,前面的话有些官方。我们出生在那个贫脊的小山村,那里缺水,日子过的紧巴巴的,祖祖辈辈生活在那个世俗的山村里。有很多回忆,记在脑海里。 还记得那年,我们一起去黄河里耍水,还记得那年我们一起干过的坏事,还记得那年走出了那个小山村。 这部剧像极了我们的人生。那一年我们排队去挑水,我们吃上一顿肉就像过年。那一年我们没有明亮的教室,整天在山坡瞎跑。那一年我们都是懵懂的孩子,我们都离开了那个小小的山村。以前回去的时候心里总是哇凉哇凉的,后来回到了家乡才知道,我们村是水最甜的地方。绿水青山,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