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神木党建 发表于 2021-8-27 17:47:3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神木市店塔镇梁家塔村那木克梁,有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叫武买荣。高中毕业后,面对生活的压力,先后倒卖摩托、经营机油,做白酒贩子。然而,“佛爷爷的脑揣遍了”,仍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终究磨炼了他坚毅的性格,也激起了他重新寻找脱贫致富门路的想法。几年的打拼,如今他一脸灿烂,满面春光,生活如蜜。

转变思路“谋出路”

从事过各式各样的工作后,他发现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却赚不了几个钱。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朋友泡了一杯儿子孝敬的苦菜茶,请他品尝。顿时,一股茶香扑鼻而来。聊天中,他感慨:苦菜是农民祖辈在吃的好食品,没想到还能做成茶。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陕北的山山茆茆到处生长着苦菜,别人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呢?回家的路上,做苦菜茶的想法,在他心里已经种下了一颗不可磨灭的种子。

深思熟虑后,武买荣与驻村第一书记高智宏谈了想自己办厂做苦菜茶的计划。高智宏鼓励他:这是个好事情,你如果能研究出来这个产品,政府一定支持你们做,让农民采摘你们收,做成茶就能带动很多群众走上致富路。有了第一书记的鼓励,他底气足了,大胆与村里几个兄弟拿出了全部积蓄,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创业办厂“艰辛路”

万事开头难。厂房选址、装潢、考察调研、学习制茶、采购设备……由于资金不足,装潢等能自己动手的活儿,全都自己上手,终于在两个月后初步完成了厂房的基础框架,并用唐诗《锄禾》为工厂取名——锄禾,用于表达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与此同时,经过几次外出考察和不厌其烦的咨询,终于弄懂了制茶的基础流程;资金不够,通过银行政策性创业贷款,成功在厦门购买到了制茶的机器设备。谁曾想,2020年的春天,陕北遭遇了30年一遇的干旱天气,导致山上的野生苦菜稀少,制苦菜茶的宏伟计划就这样泡汤了。一段时间,武买荣耷拉着个脑袋,像霜打了的茄子似的。镇上领导了解到厂子里的很多人会制作传统豆腐的情况后,提议武买荣组织大伙利用厂房制作石磨豆腐。因为梁家塔村自产黑豆、黄豆,既便于收购原料,还对品质知根知底,正适合制作纯天然无公害的健康食品石磨豆腐。


功夫不负有心人。武买荣当机立断,采购了石磨等加工豆腐的设备。为了保证豆腐的品质,他们起早贪黑,上山拉水、村内收购黑豆、黄豆,半夜两三点就开始做豆腐……经过反复实验,成功做出了石磨豆腐。如今,石磨豆腐不仅在村里、镇上销售,一些宾馆、饭店、煤矿等企业还主动上门订货。

研制苦菜茶“初成路”

2020年的夏天来了,雨也开始慢慢多了,在夏雨的滋润下,苦菜一茬一茬地冒出黄土地。于是,武买荣和他的弟兄们一边加工豆腐,一边着手苦菜茶的制作。但由于经验不足,两波200多斤的苦菜茶,还是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没有灰心,做坏了重来,跌倒了再爬起,就这样日复一日、反反复复,最终做出纯绿色、纯天然且带有茶香的苦菜茶。拿给亲戚朋友、村民和政府领导品尝后,得到了一致赞美。如今,村民采挖的苦菜,厂里以每斤5元收购,原材料的问题解决了,苦菜茶的质量保证了,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到今年9月份,已制作两万余斤的苦菜茶。喝了苦菜茶,清热解暑,降“三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党建引领“致富路”

武买荣说:“锄禾”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店塔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他第一次有了办厂创业的想法,就得到了政府的鼓励;每当“锄禾”的发展遇到困难,镇领导就现场办公,千方百计解决难题。石磨豆腐、苦菜茶,刚开始销路并不好,镇上就利用开会、集会等途径,广泛进行宣传,还专门号召广大干部和驻镇企事业单位踊跃购买“锄禾”农副产品;还专门在镇上的橫阳农贸市场开设了扶贫产品展销点;今年初秋,在神木市文化旅游节期间,镇上组织力量对“锄禾”农产品又进行了大力推广。而今,石磨豆腐、苦菜茶已成为店塔镇一张亮丽的名片。

武买荣说,“苦心人,天不负”。他和村民们对“锄禾”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不仅要自己致富,还要带领村民集体致富,摆脱贫困,让锄禾向着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用“锄禾”的成功,给更多的农民朋友带来实惠、带去希望。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