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将近,不少人都开始准备亲戚聚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饭,其乐融融。但很多家庭都没有使用公筷的习惯,这就可能在就餐的过程中出现一种安全隐患——幽门螺杆菌传染。作为唯一一种能够在胃部存活,并且不断繁殖的病菌,幽门螺杆菌的威力不容小觑。![]() 近半国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到底危害有多大? 在2021年的12月21日,美国的卫生公共服务部正式将幽门螺杆菌列入了明确会致癌的物品清单中。这也和1994年世卫组织的致癌物清单不谋而合。其实早就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能产生较高的致癌风险,尤其是胃癌。 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成年人感染率达到了50%,也就是说大约每2个人中就可能有1个存在病菌感染的问题。而在我国,这种问题也比较严重。 而且正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如此之高,我国出现胃部相关疾病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感染幽门螺杆菌而面临健康威胁。而且这种病菌还存在“一人感染全家受罪”的问题。在共餐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就可能通过唾液等污染筷子、食物,从而让家人也感染这种病菌。 世界上也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不仅和胃部疾病有关,还可能和食管、结直肠、肝脏等有关,甚至慢性牙周炎的出现也可能和它有关,可能隐藏在牙菌斑中,并且诱发恶性的口臭,难以消除。 ![]() 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胃癌风险,教你3招预防 第一招,避免幽门螺杆菌高感染风险 这种病菌可能从食物中传播给人们,也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比如在上完厕所后不洗手就吃东西,或者清洗水果、蔬菜不彻底的时候,都可能将幽门螺杆菌随着食物带入人体内。生水、生的食物、半生不熟的鱼虾等,都可能给人们带来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 第二招:预防人-人之间的传播 这一点特别要提一下国人的节日聚餐。在聚餐的时候很难实行分餐制,如果有一个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就可能通过唾液、筷子等将病菌传播给其他人。为了避免这种传播,最好是使用公筷、避免口对口的喂食。此外,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最好选择卫生条件比较好的场所,能够避免因为餐具清洁不到位而感染病菌的风险。 ![]() 第三招:筛查病菌,及时根除 既然提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那也要提醒一些高风险人群。如果你存在以下几种特点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或许会比他人更应该定期筛查幽门螺杆菌,及时根除。 (1)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或者正处于消化道溃疡疾病中的患者; (2) 存在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受损等患者; (3) 有胃癌家族患病史,高患癌风险的人群。 存在这些问题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吹气筛查,能够通过碳13或者碳14吹气实验进行检测,在发现幽门螺杆菌后,及时的才去根除治疗。目前我国也已经开始有人通过四联疗法来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效果显示,根除率达到了85%至94%左右。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