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记者从榆林市商务局获悉: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22.27亿元,同比上升85.58%,较2019年上升134.99%。其中出口为16.1亿元,同比上升89.38%;进口为6.17亿元,同比上升76.33%。进出口额首次突破22亿元,增量达10亿元,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1年,针对国外疫情严峻复杂形势,国际贸易投资持续低迷的外贸环境,市商务局通过建立纾困解难应对机制,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平台通道建设等措施,推动全市外贸量稳质升。 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极具榆林特色的外贸亮点纷呈 榆林外贸紧紧依托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雄厚的特色产品产能释放,不断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后劲,使外贸成为贸易与产业融合的先锋。从我市外贸产品来看: 主要出口产品 聚氯乙烯、清洁能源兰炭、金属镁等能源化工产品和绿豆、荞麦米、红枣、脱水蔬菜、小杂粮等榆林特色农产品。其中,能源化工出口额约14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7.5%;特色农产品出口额1.1亿元。 主要进口产品 锌精矿矿石、山羊绒、对特辛基苯酚、碳化硅内衬、换热器、安全阀、底阀、压缩机进口件等涉煤机电化工设备。其中,能源化工材料与机电设备进口额约为5.62亿元,占全市进口总值的91.09%;农产品进口额约为0.55亿元。 外贸主体活力有效激发 民营企业进出口活跃 引进的榆林贸融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凸显,2021年共孵化服务本地外贸企业41户,培训外贸人才150余人,新增外贸主体26户。2021年,榆林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4家,其中,民营企业27家,国有企业7家。从外贸规模来看,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1.77亿元,占全市外贸总值的52.85%,逐渐成为拉动榆林外贸增长的主力军。 能源化工产品增势强劲 集团与通道建设有新突破 ● “东进”开行铁海联运专列,2021年4月,榆镁集团金属镁出集装箱铁海联运专列成功首发,全年出口总值突破3.4亿元; ● “南下”打通国际陆海新通道,2021年5月,北元化工集团国际陆海新通道货运榆林班列在神木首发,全年共出口聚氯乙烯达7.34万吨,货值5.82亿元; ● “西出”常态化开行“榆西欧”班列,累计发运总货重9503.99吨,货值11608.293万元。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进出口稳定增长 2021年,我市对欧洲进出口额为4.6亿元,同比增长100.36%;对非洲进出口额为2.5亿元,同比增长673.9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为10.17亿元,同比增长96.62%。马来西亚、埃及、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市主要的贸易伙伴。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持续推进实施外贸‘144’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稳市场、保链条、促创新,积极服务榆林对外开放大局,推动我市对外开放的通道越来越宽。”市商务局局长崔渊表示。 来源:榆林日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