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节刚过,全市各地脱毒马铃薯组培室里,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试管苗已经长到一拃高,技术人员正在抓紧扩繁,为即将到来的春播春种做准备;绥德县、米脂县的果园里,应市果业服务中心邀请前来开展农技指导的果树专家,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像明星一样受到果农热捧…… 在广袤的榆林大地上,139万农民对新的一年都充满了新的期盼。这份期盼,来自过去一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聚焦“兴产业、保供给、推改革、促增收”取得的丰硕成果;来自过去一年全市有效缓解疫情和伏旱不利影响,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基础;来自过去一年广大干部群众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懈奋斗。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态势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12.83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增加值302.16亿元,同比增长5.5%。 种植业方面,去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始终紧盯“良田、良种、良机、良技”粮食产能提升四大关键点,新建高标准农田37.92万亩,复耕复垦撂荒地55万亩,推广良种102万亩,完成农机深松整地98万亩、玉米增密度142万亩、玉米倍增计划10万亩,建成高标准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8.5万亩,打造4个万亩、7个千亩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2万亩,实现粮食总产223.72万吨,稳住了粮食生产基本盘;蔬菜及食用菌124.08万吨、园林水果209.18万吨,蔬菜、园林水果等经济作物中低速增长。 ![]() 畜牧业方面,生猪产能总体稳定,猪肉价格以小幅震荡调整为主,总体处在比较合理的水平区间;羊、牛饲养量稳中有增,肉蛋奶价格总体稳定;全年猪、羊、牛、禽肉产量24.50万吨,同比增长6.7%(猪肉、羊肉、牛肉分别增长13.2%、8.1%、5.5%)。截至2021年末,全市猪、羊、牛存栏量同比分别增长0.3%、0.2%、2.8%,猪、羊、牛、家禽出栏量同比分别增长10.3%、4.0%、3.1%、2.9%。 特色农业建设进入快车道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工作思路,2021年我市制定出台了马铃薯、蔬菜、山地苹果、羊子、玉米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建成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58.5万亩,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221.5万亩;成功举办第23届中国马铃薯大会,通过“一本书、一个标准、一个品牌、一部宣传片、一名代言人、一首歌曲、一台晚会、一桌马铃薯晚宴”等“八个一”工作,极大提升了榆林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 在《榆林市羊子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指导下,去年我市羊子饲养量达到943.5万只,其中新增肉羊基础母羊25万只,榆阳区百万只肉羊屠宰项目建成投产,横山羊肉获评首批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业品牌。同期,全市肉牛、奶牛及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也在持续发展壮大。 农业高质量赋能乡村振兴 2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审并填补榆林国家级品种空白,华西牧业成为全市第五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榆阳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晋升国家级…… 2021年,榆林农业农村工作喜讯频传,收获满满,并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迈上新台阶。 其间,全市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4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6家,认定市级示范合作社131家,全市市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671家,其中国家级38家、省级150家、市级483家。新评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7个,靖边县成功申报第二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全市市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764家。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2家,全市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82家。认定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34个、田间学校42个,培育高素质农民2400名。 与此同时,府谷县武家庄镇(肉羊)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榆阳区店坊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靖边县东坑镇、定边县白泥井镇被农业农村部遴选推介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定边县整县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试点,横山区党岔镇成功申报农业产业强镇,子洲县老君殿产业强镇、米脂县山地苹果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 ![]() 乡村建设领域,去年我市以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为契机,累计摸排农村户厕23万余座,新建卫生厕所3.19万座,95%的建制村达到干净整洁基本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来源:榆林发布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