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全市第四大攻坚战强力推进,全力破积弊、去烦苛、除障碍,全市营商环境和信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21年,我市把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聚焦监测排名、投诉举报和改革创新三项重点持续发力,营商环境排名继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26位、全省第1。![]() 聚焦关键领域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榆林市从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出发,对标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以强化改革补短板建机制。开展项目冬季攻坚行动,推行联审联批机制,实施重大项目要素配置动态调整,打破“项目冬眠、干部冬闲”和“项目等手续、资金等开工”怪圈。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信易批”“容缺受理”等政务新模式,“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超90%,政务服务便利度持续提升。 ![]() 榆阳区“受、审、勘”分离推进不见面审批,神木市打造“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吴堡县推行“承诺审批”许可制改革,靖边县打出“测评+包抓企业+投诉举报+干部轮岗+问责”的营商环境提升组合拳,定边县开展不动产登记和水电气联动过户。子洲县推行“子(只)一次、洲(周)服务”工作机制得到省上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一批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成为全省全市的改革典型。 拓展应用场景 狠抓信用体系建设 榆林市金融局设立“信易贷”风险补偿基金,“信易贷”规模突破73.5亿元,市公安局、市文旅局、市能源局在行业领域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试点示范,市发改委开展“百企亮信用”“神木杯”诚信知识竞赛等典型选树评选活动,市教育局开展“诚信进课堂”特色活动……这些都是我市拓展应用场景、积极塑造守信重信浓厚氛围的具体事例。 ![]() 强化顶层设计 不断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 2021年,榆林上线全国第一个地级市“营商环境平台”,出台全省第一个营商环境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建立季通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构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风向标”。同时出台全省第一个营商环境投诉举报规范性文件,收集企业调查问卷1万余份,组建10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办理投诉举报近100起,通报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8起。 ![]() 来源:榆林日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