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助推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近日,我市印发工作方案,通过组织剧目展演、开展教师培训、组建戏曲社团、举办展示活动、培育农村戏曲团队等举措,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进农村工作,逐步形成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戏曲进校园、进农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 资料图 为拉近戏曲艺术与青少年的距离,我市还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学校现状和学生戏曲爱好、专长实际,建立不同剧种的学生戏曲兴趣小组或戏曲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第二课堂及课后服务等载体,组织戏曲唱段学唱,经常性开展戏曲教育成果展演、戏曲演唱比赛、“戏曲达人”评选等活动。鼓励中小学校聘请戏曲专家、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老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场戏曲知识讲座、传授戏曲艺术精粹,进行戏曲文化知识普及,推动校园戏曲兴趣养成。 在戏曲进农村工作方面,我市将结合农村实际和当地农民文化需求,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文体广场等场所,选择适合农民观看的优秀传统戏曲艺术作品为群众演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戏曲鉴赏、戏曲知识讲座以及名家进农村等活动。积极开展“订单式”演出,推出更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 在戏曲进农村的同时,还要帮助乡村“育团队”,支持农村小剧团、戏曲社团和戏曲表演队等多种类型的业余戏曲表演团队发展,鼓励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农村戏曲团队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培育戏曲志愿者队伍,对农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感。 来源:榆林日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