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1234下一页
发新帖回复

[每日话题] 伟大变革 榆林巨变 | 乡村振兴入画来!榆林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阅读数:4707  |   回复数:37
我有笔如刀 发表于 2022-5-26 08:40:2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五月的塞上大地,到处勃勃生机、欣欣向荣。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榆林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铁牛”耕耘 郝彦丰 摄


连日来,清涧县下二十里铺镇下十里铺村的蔬菜大棚基地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将采摘好的蔬菜检测后,装上冷链运输车,直供位于西安的“盒马鲜生”商超;5月13日,佳县乡村振兴系统举行“守初心、担使命、练精兵、促振兴”大比武知识竞赛活动决赛,以比促学、以赛促干,进一步检验全县乡村振兴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当地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基础;5月16日,吴堡县宋家川街道达连坡村热闹非凡,县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演出、事迹报告等形式宣传移风易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实现48.6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9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勤劳进取的榆林人民正在接续奋斗,创造着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一个村庄的见证


      2021年,是榆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9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在榆林调研整整两天时间。对于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的乡亲们来说,这次考察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总书记来到了该村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作出“努力把郝家桥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的重要指示。


2021年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郝家桥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是全国仅有的10个、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早在1944年,因对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村就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

郝家桥村 资料图

今日的“荣光”并不是“与生俱来、一蹴而就”,因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山大沟深、土地贫瘠,郝家桥村也曾有过黯淡的岁月。2014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6户548人,贫困发生率超过30%。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党的好政策的引领下,郝家桥村积极实施“三变”改革,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创新推进“红绿融合”发展,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2021年,该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466元,村集体收入突破132万元。

如今步入全面小康的郝家桥村,又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良好、民风健康淳朴、乡村安定和谐、农民稳定增收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现代农业 郝彦丰 摄

“2022年我们村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个,目前已经启动了4个。”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郝家桥村的华丽蜕变,是榆林每个村庄从贫困落后迈向小康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奋进乡村振兴新征程的见证。

在今年的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榆林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其中指出“实施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创建工程,聚力打造郝家桥、杨家沟、高西沟三个全国乡村振兴楷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一种担当的力量


脱贫攻坚有作为,乡村振兴显担当。2021年以来,榆林市坚持“守底线、保供给、兴产业、推改革、促增收”,强力推进“三农”各项工作,农业高质高效水平持续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格局加快构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

美丽乡村黄家圪崂 郝彦丰 摄

乡村振兴的前提,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系统传达学习新政策、新要求和有关会议精神,认真分析面临形势,深入研判存在问题,研究部署重点工作,持续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为切实有效防止返贫致贫风险,榆林市实施的一系列有创新、见成效的举措成为有效衔接开局之年的亮点。建立“一月一推进、两月一审计、一季一点评”工作机制,围绕巩衔重点难点工作,一月一主题专门研究、专题推进,工作成效好的县市区作经验交流,后进的县市区和行业部门作表态发言。每两个月对专项工作进行审计,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季度为节点开展工作点评,出台季度点评办法,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查不足、促提升。

在2019年出台防返贫监测办法的基础上,2021年又制定完善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做到“未贫即扶”,形成坚持“四个结合”思路、规范“五步监测”程序、精准落实“六项政策”的防返贫监测帮扶长效机制。

聚才赋能,助推振兴。强化帮扶力量,新选派队伍1000支、驻村干部3100名,把“最能打硬仗的人”派到基层一线。去年,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304期21525人、创业培训班321期12456人,培训农技人员2365人次,建立长期科技示范基地50个,试验示范面积达2000余亩,推广先进试验技术400余项。

一片土地的沸腾


2021年,全市纳入监测对象1835户4936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驻村帮扶工作在全省交流经验,消费帮扶金额达到14.02亿元,“万企兴万村”行动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带动3.6万户农户增收,特色产业联农带农范围更广。脱贫劳动力全年就业人数达到14.2万人,实现有劳动能力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616.8元,同比增长13.96%。


无定河畔水稻田 郝彦丰 摄

一年多来,榆林坚持以产业振兴为基石,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37.92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开展撂荒地整治,累计复耕复种55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2万亩,稳居全省第一。加快“4+X”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出台马铃薯、羊子、蔬菜、山地苹果、玉米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小杂粮、中药材等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02个,增长率6%,全市市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685家、示范家庭农场达到778家、龙头企业达到282家。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分馆26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401个,全市镇、村级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85%、70%。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917.13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65.55万亩,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107.6万亩。狠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创建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42个、市级五星级村党组织107个。2021年,榆林农村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852元,同比增长10.7%。

敬老院的老人 马蕊 摄
以文化振兴为灵魂,促进乡村文化兴盛;以生态振兴为重点,推动乡村绿色发展;以组织振兴为引领,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以健全机制为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榆林多措并举大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走在乡间田野,放眼望去,只见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兴盛蓬勃……如今,榆林这片热土更加充满希望,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加豪情满怀地创造未来。




来源:榆林日报



阿白家的 发表于 2022-5-26 09:19: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笑而过! 发表于 2022-5-26 10:33: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不错不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吹落的树叶 发表于 2022-5-26 11:33: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真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信念xinnian 发表于 2022-5-26 11:37: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不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苗苗苗 发表于 2022-5-26 12:16: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美丽乡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嘟嘟贝儿 发表于 2022-5-26 12:59: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哈喽张 发表于 2022-5-26 14:09: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建设美丽乡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劉娟 发表于 2022-5-26 16:04: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不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小黄 发表于 2022-5-26 16:19: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不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