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123下一页
发新帖回复
自来忙 发表于 2022-8-17 12:14: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同村长辈去世,我去吃丧酒。一坐下,同席一老人便笑道:如今难得有这么年轻的后生跟我们一桌啊。
我闻言抬眼看去,偌大的祠堂内摆了十来桌,入座的多数是些五六十岁的长辈。如我这般年轻的,未有几人。
攀谈一会,同席的其余长辈都在感叹,年轻人都往城里跑了,尽留些如他们一般的老骨头在村里。
是啊,又回想起昨晚的场景。
每逢村中有老人去世,往往会办两晚法事,而同村的每家每户,都会派人去坐一坐,陪老人最后两晚。儿时盛事便是如此了,全村的小孩会汇聚一处,追追打打,好不热闹。
而昨晚,在场的小孩屈指可数。
从我儿时到今天,也就十来年的光阴,村中的变化竟有如此之大!可谓是翻天覆地,令人唏嘘。
同席的老人们就着这个话题,聊了很多很多,我在一旁听着,默默地听着。
村中的青壮年早已在好多年前转移到城里,在田间地头劳作,常见的也都是些头发花白的长辈。在村中小学就读的学生,两个手便能数清。
要知道,我就读时,小学有六个年级,甚至同年级还有好几个班!这差距简直天壤之别!
偶然瞥见村中这座祠堂的墙壁。这儿时觉得全村最华丽的建筑,如今也开始褪色斑驳,变得平庸起来。
传统意义上的农耕时代,是不是已经在进入倒计时了。即使一些拥有着丰厚底蕴的古村落,也无可避免的开始走向了消亡?
农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起源,纵观几千年历史,农耕文化受到如此严重冲击的,可谓从所未见。即使古代王朝更替,会式微,但不至于让人有消亡之感。
作为农村出身的孩子,我心里竟有了一丝惊恐。
那些离开村子的青壮年,在离开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时,多数是心甘情愿的。
但他们在外依旧胡牵挂着这片山,门前这条盘坡小路,以及这座小小的山村。
可他们的子女,无可避免的会对乡村淡漠许多。
曾亲耳听闻在外务工的同辈自傲地说:“种田能有几个钱?累死累活,我决计是不会要父辈那几块薄田的。”
田荒了,那便荒了吧。
大学出身的我,常学的便有城镇化一词。
明白这是大势所趋。
只是突然幻想,在若干年后,我们各自所在的乡村被城镇化的洪流所席卷,那份承载于小山村的情,会不会因此而慢慢淡漠。
待一代又一代,我们这一代也会子孙满堂。
于是,那个路边有晒得黝黑的小屁孩,在追逐打闹,偶尔伴着蝉鸣下河摸鱼的夏天,便再也看不见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26 无聊无聊
小小布丁 发表于 2022-8-17 16:39: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送出羊蹄蹄x1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小布丁 发表于 2022-8-17 16:39: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写的真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白家的 发表于 2022-8-17 20:29: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就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佳人何在 发表于 2022-8-17 20:30: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还是喜欢农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佳人何在 发表于 2022-8-17 20:31: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现在没事还老回农村个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苗苗苗 发表于 2022-8-17 20:43: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不知道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蔡佳 发表于 2022-8-17 20:59: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就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志霞 发表于 2022-8-17 21:15: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文采好啊,我想问,这是那个地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志霞 发表于 2022-8-17 21:16: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农村都是老头老太太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