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神木红碱淖 发表于 2022-9-1 15:59:0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一、概述
湿地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而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定义是《湿地公约》中提出的,无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如果具体一些,就是我们周围的河流湖泊,沼泽地,海边的滩涂,浅水河/湖,以及一些人工池塘,稻田,鱼塘等,都属于湿地的范畴。不过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是湿地。比如用砖砌的池子,虽然里面有水,但它不会渗透到周围的土层,表土甚至不是含水的,所以它不是湿地。世界湿地的总面积并不是很大,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湿地的价值不在别的,就在于它支撑起的一整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价值
有过潜水经历的人们应该知道,水下是有压力的,很多生物只能在浅水区域或者水域表层活动。而太干旱的地区,能养育的生物更少。因此湿地就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水边会有植物,水里还有水生植物,养育了一群小型动物,吸引来了更大的动物前来觅食,于是就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湿润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湿地的周围通常都会有茂密的植物。


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如果它内部的循环模式越多样,则该生态系统比较强大;反之,则认为比较脆弱。因为这些系统内部的循环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一个细微要素的改变,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陷入崩溃。举个浅显的例子吧,如果一片湿地,生长着各种植物。如果其中一种植物突然被人为砍掉了很多,数量锐减,而当地动物可以吃其他的植物来维持生命,没准人们停止干预后,一段时间又恢复正常状态,那么总体就不会对这个生态系统造成太大影响。而如果是高原上的一种植物突然大量消失了,那估计当地动物以及人都要受到牵连,因为也许当地条件受限,占据优势的就那一种植物。


越是自然条件苛刻,气候特殊的地区,就越容易出现这样的“占据优势”的动植物,一旦外界环境改变,造成的损失难以预测。
湿地,无疑是众多生物绝佳的庇护所,这里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湿润,依赖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植物和人,和谐共生。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