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永兴街道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把对党忠诚铸入灵魂、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奋发有为见诸行动。常进群众的“家门”,倾听群众的“心声”,打开群众的“心门”,理清千头万绪、廓清思想迷雾,在群众最“急”处抓整改,在群众最“难”处求实效,在群众最“愁”处出真招,在群众最“盼”处见行动,谋精研细办好桩桩件件让群众满意的民生实事。 “操心事”变“放心事” 正值汛期,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永兴街道全体街村干部深入一线,抓弱点、补短板、堵漏洞、除隐患,打好主动战,力求防患于未然。按照前期防汛应急预案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对易涝易滑点,部分危旧房,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于存在的隐患,及时上报、及时部署,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整改。一旦汛情发生,迅速启动预案,采取及时有力措施排除灾情险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村民耿要荣说道:“现在每到暴雨前期,干部就会打电话或上门通知,做好应对突发暴雨、洪涝等灾害准备,多年来的操心事也放心了。” “烦心事”变“舒心事” “天气这么热,而医护人员和干部们还要晒着日头,实在是太辛苦了,自家种的西瓜,消暑又解渴。”村民王国宣笑着说。近日,随着疫情反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统筹安排、精准快速、区域覆盖”的原则,结合村内常住户居住分散、且多为老年人的特点,永兴街道通过增设核酸检测点、入户上门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方式,确保疫情“早发现”,及时消除社会面疫情扩散风险和隐患,阻断疫情传播链条,有效控制疫情。 ![]() “我们老年人腿脚不太方便,子女又在外打工,导致我们一直没有接种新冠疫苗。永兴街道的干部了解情况后,主动带着医护人员为我们上门接种了疫苗,这可真是解决了我一件烦心事。” “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包村干部张越感慨道。 揪心事”变“暖心事”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傍晚,对于乡下的老人来说,最大的乐趣便是蹲坐在墙角抽袋旱烟解解乏。过去,许多农户将剩饭剩菜、塑料包装袋随意丢在路边,村里的住户也难以找到悠闲放松的“乐土”。 ![]() 今年以来,永兴街道推行“党支部+网格+联动+积分”模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细化为具体积分指标,对群众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积分,“以周统计、月审核、季兑换、年评星”的方式运行,充分调动群众投入到人居环境工作中来。将每月第二周确定为“环境提升周”,由党员干部带头对村内房前屋后、公共区域、卫生死角全面清理。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村里每一条道路干干净净,村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杂草杂物越来越少,也没人乱倒垃圾了,环境变好了,我们的归属感、幸福感更强了……”细数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变化,村民王海林高兴的说道。 ![]() “为民办实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永兴街道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