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不能乱吃!” 这句话仿佛刻进DNA般,随时就能脱口而出,然而,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2018年,一位27岁的研究生感冒发烧后,觉得“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买了好几种药”,并且认为“自己体重大、要吃加倍剂量”。 最终因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 ![]() (图源微博) 药物混搭,甚至随意增减药物,都是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用药操作。如果有人纠正,他们甚至会反驳:“医生都是开好几种药一起吃的,我这么吃哪会有问题!” ![]() 就问,您是医生吗? 为啥有的药不能和别的药混用? 先来了解一个概念,药物相互作用,它指的是个体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服用两种或以上药物所产生的复合效应。 最后导致的后果有三种:期望的(药效增强或毒副作用减轻)、无关紧要的(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有害的(疗效减弱或毒副作用增强),其中无关紧要的占绝大多数。 ![]() (图源veer) 至于怎么知道哪些药物相互作用会有哪些后果,这在药品开发阶段便会进行相关试验,其结果会标明在药物说明书上。 但是普通人看说明书哪里会看这些,大家最多看看药物的用法和作用,估计都不知道说明书上有这一栏。 ![]() 而医生在开药时,会特意叮嘱哪些药跟哪些药不能混吃,如果私自买药,没有医嘱随意用药,可能会出大问题。 ![]() 不能随意搭配的药物组合 1、感冒药+退烧药=肝损伤 有人觉得,既然感冒发烧是一起发生的,那感冒药和退烧药一起吃才能好得快。 根据他们的理论,这叫“对症治疗”。 ![]() 绝大多数感冒药和退烧药里都有重叠的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如果同时服用,可能会导致对乙酰氨基酚含量过高,造成肝损伤,严重可致死。 2、感冒药+酒精=增加肝脏衰竭风险 感冒后喝酒这操作,一般人干不来,能干出来的都不是一般人。 ![]() (图源百度) 目前临床上约80%的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种成分会在体内会转化生成一种有毒的代谢物(N-乙酰苯醌亚胺),对肝脏有损。 只有与体内的保护因子如还原性谷胱甘肽等结合时才能减小毒性,如果这时喝酒,酒精会消耗体内大量谷胱甘肽,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3、藿香正气水+头孢=双硫仑样反应 说到头孢就想到经典语录:头孢配酒,说走就走。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由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代谢成乙醛,接着由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代谢成乙酸,最后再进一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 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阻碍乙醛代谢成乙酸,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表现为面部潮红、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加速、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惊厥等症状,严重可致死。 ![]() 而藿香正气水中也含有酒精,如果和头孢类药物一起服用,后果可能不太妙。 另外,药物中含有“酊”字眼的,几乎都含有酒精,不可与头孢类药物同服。 4、止咳药+祛痰药=阻塞呼吸道 止咳祛痰有错吗?没错,但要看人群使用。 祛痰药的作用是把痰液变得更加稀释,使其更容易排出,而排出痰液需要借助“咳”这个动作。 ![]() 对于成人来说,就算不咳嗽也能假咳两声把痰液排出来。 但2岁以下的孩子哪里懂什么假咳,如果同时止咳祛痰,可能会使痰液不能及时排出,进而堵塞呼吸道。 需注意,年龄越小的孩子,排痰能力越差,堵塞呼吸道的风险就越高。 5、碘酒+红药水=皮肤溃烂 碘酒(碘酊)和红药水(汞溴红)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皮肤消毒剂,分则各自为王,合则中毒警告! ![]() 碘酒中含有碘,红药水含有汞,两者一起用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碘化汞。 碘化汞是一种剧毒化合物,会对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皮肤损伤、溃烂化脓等,使用量较大时还可能发生汞中毒。 另外,碘伏也含有碘,不能和红药水同时用。 ![]() 药物怎么用,是医生的专业强项,大家要相信医生,遵医嘱用药,千万不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增减或者混搭药物,不然出事就晚了。 来源:皮肤科杨希川教授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