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今日立冬, 人们习惯把立冬这天视为冬季的开始。 ![]() 图源:雪娃娃童画 四时八节 立冬是古代社会的“四时八节”之一, 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立冬当日, 天子要身着黑衣, 骑铁色的马, 率领文武百官 到北郊六里处祭祀冬神。 仪式完毕后, 天子会赏赐群臣冬衣, 并表彰英烈、抚恤孤寡。 古时不比今朝,寒冬难熬, 这也是官方赈济制度的体现。 ![]() 风物人间 古人十分重视季节转换, 作为四季循环终点或起点的节气标志, 立冬格外受到关注。 在当时的农耕社会里, 劳动了一年的先民, 往往会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 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 人们开始祭祖、饮宴、卜岁, 祈求上苍再赐丰年。 从汉代起, 人们还会在此时更换新衣, 庆贺往来, 有“贺冬”“拜冬”之说。 ![]() 吃食进补 作为一个休养生息的好时节, 立冬之后吃食进补自然不能少。 在北方, 人们常说一句话, “立冬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 相传因为立冬处于秋冬之交, 饺子与“交子”谐音, 故吃“交子”之时的饺子, 成为了北方沿袭至今的重要习俗。 ![]() 而在南方, 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的食俗。 江西一带, 人们会将鸡和白萝卜炖在一起, 达到温补养生的作用; 在南京, 有“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的俗语, 餐桌上常见绿白相间的葱花; 潮汕地区, 则有“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 ![]() 立冬前后还是最适合黄酒投料发酵的时候。 “老酒要冬酿”, 在浙江绍兴地区, 人们习惯在立冬到翌年立春这段时间酿造黄酒, 立冬是传统的开酿日, 这段时间则称之为“冬酿”。 ![]() 立冬也是腌菜时节, 这一习俗据说起源于周代。 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大菜缸, 菘菜(大白菜)腌制一个月即可食用, “脆美绝伦”。 唐人小说称, 金陵士大夫家嚼齑菜, “响动十里人”。 冻笔新诗懒写 从立冬到来年立春, 俗称“冬仨月”, 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立冬一到, 气温会不断降低, 日照也会继续缩短, 冷空气频频袭来 容易形成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 下降的气温让人们的行动也变得迟缓了起来。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在“诗仙”李白看来, 立冬之时墨笔冻结, 有了偷懒不写新诗的理由。 屋内的火炉照亮了寒夜, 还有温热的美酒相伴, 微醺后再看砚石上的花纹, 仿佛是大雪纷飞。 ![]() 立冬之始, 姹紫嫣红逐渐退场, 大地渐归纯粹、寂静。 愿你能细细感受岁月的流转, 享受生活之味。 评论区聊聊, 你的冬装囤好了吗? 来源:央视网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