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神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 平 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锚定“碳中和”,融入“双循环”,大力发展林草产业,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神木版图逐步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变,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陕西省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 ![]() 以林长制为总抓手,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 ![]() 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明确市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和市级林长责任区,在红碱淖自然保护区、毛乌素治沙基地等重点生态区域设立35个市级林长、155个镇级林长、666个村级林长,并建立部门、镇街协作机制,共同做好林草资源发展和保护工作。高起点编制《神木市林业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成立工作专班全速推进林草产业发展,确保生态治理措施全面落地。力争到2025年森林蓄积量达到265万立方米,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以科学规划为前提, 精细化实施林草产业项目 ![]() 以黄河为主线,窟野河、秃尾河等支流为延伸,构建沿黄防护林体系,统筹推进森林、草原保护修复和荒漠化治理,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科学规划布局项目,统筹群众增收和生态治理,安排种植部分经济树种,促进生态富民。严格执行政府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不断规范林业项目招投标机制;推行项目建设四级验收制,制定国有林场干部职工按市场化参与育苗鼓励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后期管护措施,不断提高造林成活率。以生态修复为使命,加大林草治理资金投入。 “十三五”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20亿元,完成营造林面积73.15万亩。“十四五”期间,计划安排30亿元开展黄河流域、采空区生态修复治理,完成造林100万亩。今年1-8月,全市造林绿化总投资达11.4亿元,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采空区治理、重点流域生态修复等建设项目24个,营造林草22.6万亩,创建生态振兴示范村20个,栽植各类苗木2500万株。 以农民增收为驱动, 拓宽林草产业多元发展 ![]()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将黄河生态流域治理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落实红枣消费帮扶收购补贴,确保枣农收入稳定、枣林面积不减;鼓励林麝养殖产业发展,并给予资金补贴;强化科技引领,以“毛乌素生态试验站”等科研平台为依托,开展黑枸杞、文冠果等试验示范项目研究,推动建设现代饲草基地2万亩,开展中药材种植试验,积极探索引进栽植适生和观赏树种46种,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为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来源:神木新闻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