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日本人发明了方便面,这种可以节约时间的快餐食品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然而,早在唐朝,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类似的快餐——挂面,当时被叫作“须面”。到了元代时,《饮膳正要》开始出现“挂面”的字样,这也是中国有关挂面的最早记载。挂面这种方便食品,经过千百年传承至今,依旧深受人们的喜爱。 ![]() 在神木,挂面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神木人不止爱吃挂面,还可以自己制作挂面,说起哪里的挂面最好,毫无疑问,一定是高家堡挂面。 高家堡挂面都是小作坊生产而成,本身并没有什么秘方可言,能有如此好的口感,取决于高家堡自身不可取代的优势。 ![]() 对面食来说,面粉质量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高家堡依傍秃尾河,自古就种植麦子,这就为高家堡的手工挂面提供了优质原料。而且,制作挂面时用的水是秃尾河水,秃尾河的水源是瑶镇乡的宫泊海子,属于沙漠泉眼,所以水质清爽。这种水源优势也是形成高家堡挂面汤清水利、毫不黏腻的主要因素。 好的挂面不止对面和水的要求高,晾晒也是非常重要的。晾晒对温度、光线都有很高要求。高家堡不但有满足晾晒的充足阳光,而且这里的地势像一条长廊,东西是山,南北贯通,通风条件极好。不考虑天气原因,挂面晾晒在外面只需一天就能彻底干燥。正是因为有充足的日照,适中的风力,使得高家堡挂面有着保存时间久、质量佳、口感好的优点。 晾晒挂面时,挂面师傅用手中的一支木棍将压好的面高高挑起,支在两边的铁丝上,然后蹲下身子,麻利地用手断开下方的面条,再用手轻拍面条,让每一根面条都松散开来,还要进行扯面、拉长。最后将做好的挂面挂到高约两米的架子上晾晒。同时要再次进行扯面,将挂面拉扯成我们最终所见的细长面条。 ![]() 晾晒好的挂面要进行切断、包装。挂面的切断没有特定的数量尺寸,当地的师傅们只是用一个短木板比对着,一边用刀切成段。切好的挂面,用纸包好,再用糨糊固定。包挂面也很有讲究,包面一定紧凑,松散了不好携带。包出来的挂面必须刚好两斤,这种精准的手感正是源自常年积累的经验。 高家堡的挂面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在农村。尤其是在农忙的季节,人们没有时间准备精美的饭菜,挂面这种方便快捷的食物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农忙时挂面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当然,即便不是农忙季节,也总少不了慕名去高家堡买挂面的人。 高家堡挂面生意最为鼎盛时期的是1996年,当时镇内挂面加工商多达七八十家,成为高家堡的特色产业,也在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吃食上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许多挂面加工商转行做其他生意,从事挂面制作的人越来越少了。曾经熙熙攘攘的街道只剩一条南北方向的公路,昔日红火热闹的集市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全镇只剩十多家挂面作坊,他们还在传承着手工挂面的这种手艺,传承着属于高家堡挂面老作坊的优质品牌和良好口碑。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