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话说神木 发表于 2023-1-31 16:00:0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过去,腊月二十三这天,神木人都要祭灶。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已经不再祭灶了。但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文化不会因为习俗的消失而消逝,只会在时间的见证下深深沉淀在人们心底。



为什么古人把祭灶定在了腊月二十三?

这是因为祭灶的日期,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定下来的。民俗专家考证,汉代以前,祭灶在夏天举行。汉代时,因孝子阴子方腊月祭祀,遂将祭灶改在了腊月。唐宋时期,“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证明百姓在腊月二十四祭祀灶神。而从明代开始,祭灶有了区分,即“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腊月二十三是官家祭灶,腊月二十四是老百姓祭灶,腊月二十五则是水上人家祭灶。到清代时,人们的祭灶时间开始逐渐统一,直到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神木的腊月二十三是在谨慎、忙碌中度过的。早起、吃饭、泥抹灶台、熬制萝卜糖、点香敬神、用糖抹灶……一步接着一步,平凡而慎重,祥和又忙碌。实际上腊月二十三祭灶说的是关于“灶”的故事。

清灶台是祭灶的第一项工作,也是灶的“初始人生”。

一年油烟的“熏陶”、灰尘的“堆积”、灶口的“缺陷”、灶灰的“仓储”都成了需要处理的问题。一大早,吃过早饭,神木人就开始打扫灶房,清理灶台,当然这是女人的强项。

忙完灶台的清理工作,祭灶的第二项工作泥新灶台火口就可以开始了。神木人泥灶台火口,用的是本地产的红泥,黏度大,易粘合,再放些许干草节,泥出来的灶口,结实耐用。而泥灶台这种体力活兼技术活,就成了家里男人的任务。

祭祀是祭灶的第三项工作,也是祭灶的主要内容。祭祀仪式纷繁复杂。

摆祭品。神木人敬献的祭品都是自家做的,馍馍、枣花花……样式多种多样。祭品除吃的外,还要给灶王爷置备轿马,并为轿马准备一杯清水,几段干草节,几颗黑豆。人们期望吃饱喝足的马儿能顺顺当当地带着灶王爷上天,面见玉帝。

上香。插香,神木本地大多数用的是黄米或是谷米。金黄的米粒如金子般,闪亮耀眼,用它上香,代表着人们对灶神的尊重与崇敬。

抹灶糖。灶糖,听老人们说,有棒棒糖熬制的,有谷米熬制的米糖,也有萝卜熬制的萝卜糖。无论是哪种糖,在民间传说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糖是甜的,灶王吃了,上天汇报时可以甜言蜜语地言好事,另一个意思就是糖粘嘴,灶王吃了,把嘴粘住,在玉帝面前开不了口,坏话就说不成。

祭灶是一项很神圣的祭祀活动,它不仅是对神明崇敬的体现,还是人们对来年家庭和谐生活的期许,所以祭灶时相当讲究。

一是送灶抹糖时,口中要念念有词——“灶王爷上了天,咱们一年在家里,揙勺子扬笊篱你不要记”,或是“灶王爷本姓李,一疙瘩糖糊住你的嘴,上天上,只说好不说赖”;二是灶火里头要干净,不能往灶坑里泼脏水、扔葱皮;三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女不祭灶”,起源于何时,人们已无法考证。但是宋代“二十四日祭灶,女子不得预”,明代“男子祭,禁不令妇女见之”,这两句话充分证明了“女不祭灶”。然而,它的实质却是封建时代男尊女卑观念下的性别歧视。如今在神木,老人们都说,祭灶的职责是由女性来承担的。因为过去妇女的任务就是生儿抱蛋、烧火做饭,她直接与灶王爷有关系,所以必须是女性来祭灶。

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祭灶祭拜的是灶君大王,而灶君,早在夏朝时,就已成为民间备受尊崇的大神。有资料显示,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其实祭灶成为一个固定的仪式,流传至今,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统治者权力下的产物。周朝时,朝廷将其列入祭典,成功地利用权力将民间风俗提升到了一定的政治高度,并推广开来。

对于灶君大王的来历,众说纷纭。有炎帝、祝融之说,也有人说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还有人说是神农氏的“火官”,亦或是“皇帝作灶”的“苏吉利”。再到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无论是哪种说法,今天我们都已无从考证。神木老人高三璋却说他小时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灶王爷本姓张,一疙瘩黑糖糊住你咳丧王。咳丧王就是个嘴么。”但是高三璋老人自己认为,灶王爷就是姓张,张隗,《封神榜》里会地行之术的那个人,他死后被封为灶王爷。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不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和年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的冬天是农闲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缓慢、内容乏味,为了调剂生活,人们希望年早点过。加之当时商品匮乏,过年需要的吃、穿、用品都需要人们提前亲手制作。而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瞎拾翻,就是人们闻到了年味儿,进入了忙碌的准备年食阶段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2 无聊无聊
小爱yi 发表于 2023-2-7 15:58: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