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们的年增添了烟火、拥挤和闷了三年的释放。曾经的年味重卷,这个年,是久违的红火和热烈。人们的喜悦在各处被倾泻,神木各处也都不遗余力在为年味献礼,尤其是各个景区,都开启了目不暇接的年味主题活动,这其中让我感慨颇多的就是高家堡古镇了。作为我从小到大看着它不断发展向前的一座古镇,我眼中的高家堡是这样的:![]() 回老家的必经之地 小时候每年寒暑假,回外婆家路过这里的时候,班车就会停下。走进家小店吃个早点或午饭,自己拿起大勺子盛满和菜饭,然后继续赶路。每次回家,每年回家,都用眼睛记录着家乡的变化。除了名字之外都一模一样的超市招牌,门口齐齐码着的牛奶饮料和礼盒。时不时还会遇到眼熟的长辈们,“回来看老人啊”、“生意咋样”的寒暄热络一阵,七零八碎买些东西再启程上路,就离家里不远了。在这里停下,是中途休憩,也是采购。 长大之后,旅游旺季的时候路边车都停满。淡季的话,街上就都是当地农村的老人们,拉着邻里街坊,聊土地三餐和家长里短。老人堆可能在正阳处的台阶上,也可能在卖凉面碗托的摊位旁。 小时候,我眼中的高家堡,是高架着的雪白整齐的挂面,也是回快乐老家的中转站。 《平凡的世界》 ![]() 2015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随着剧中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等主人公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高家堡古镇也开始小有名声,陕北的文化和风俗也向更多人传播开来。其中的矿工、时兴的发型、鼻音突出的方言口音等元素也被大家所津津乐道。上自习的大家会悄悄讨论教导主任在第几集当群演,说了一句什么台词…… 优秀的影视作品的影响往往广泛而深远,不少外地游客因此前往高家堡旅游体验:供销社内具有陕北特色的窑洞建筑,厚重古老的城墙以及当地特色的美食……慢慢地,高家堡的名气不再局限于本村本乡或本县,而涉及到了陕北乃至全国。 这个时候,我眼中的高家堡是被追捧的周边旅游地,是亲切的陕北之音。 高家堡古镇 ![]() 高家堡古镇的供销社是在2021年的5月正式对外开放的。 建筑大体上保留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墙上的人物漫画,店面的怀旧招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标语……行走在古镇,确有一种新青年之感,随意站在一处,都能拍出很有故事感的照片。 供销社的展品区里都是上世纪的物品,如饭盒、磁带、文具盒、香烟等物件。还有怀旧零食、玩具,铁皮青蛙和陀螺,淘几件感受一下父辈们的往日时光,是种不错的体验。高家堡挂面,石峁醋、手工炉馍等陕北特色美食畅销,游客也会购买携带,分享给亲朋好友。 这个时候,我眼中的高家堡,是神木文旅发展进步的缩影体现。 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 ![]() 石峁遗址位于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这座伫立在北方天空下的石头之城,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记得几年前去的时候,开车绕着盘来盘去并不宽敞的的公路,向着目的地驶去。作为中国最大的史前遗址,它是探寻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但当时的景区却显得冷落潦草,没有停车场,卫生间让人些许为难。进去遗址处转悠了一会儿,看见古迹却不知其中缘由,盯着观台却心中无物,着实吃了没文化的亏。 而现在,景区的设施也更加完善,文化活动也日趋丰富,加之石峁遗址讲解员的上岗,想必会让游客对这段历史以及考古发现有更深的了解。游客在这里可以穿越时空,去更近距离的触摸史前文明,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 这时,我眼中的高家堡,是历史文明的见证者,是沉静强大的石头之城。 古镇的文旅之路 ![]() 石峁遗址景区自2016年开始运营至今,七年过去,文旅集团也在积极创建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让更多人体验到千年石峁文化的魅力。 除了挖掘发展石峁遗址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发展史,古镇的花样也在不断丰富。叠翠园酒店的打造,美食店铺等的扩充,还有不断增加创新的文旅活动。如夏日的古镇夜八点,狂欢热情四射的夜晚;冬日的城墙打铁花,春节系列等活动,都为古镇不断注入多元的活力。 凭着记忆唤醒我记忆中的高家堡,也许模糊,也许不准确。但数年间,不论是古城,还是古迹,都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座古镇在文旅上所做的改变和进步,古镇不断焕新颜, 也希望它可以越发光明灿烂。 那说起高家堡,你印象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注:文中图片来源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