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已到,各个班级群陆续活跃起来,伴随着师生的活跃,骗子也开始行动,冒充“老师”的种种骗局开始出现。 一 典型案例 【案例1】 徐先生报警称,其孩子的家长群里,有“老师”发了一个订阅教材的信息,要求缴纳费用,还附有一个收款二维码,信以为真的他扫码支付了468元。谁料,不久之后,班主任出来证明发消息的并非本人,徐先生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而已经被骗的,还不止他一人。【案例2】 某小学班级群里,“班主任”发了一条群信息:“学校要求提前缴纳下个学期费用,共328多退少补,收到信息的家长扫码进群缴费,支付成功截图发到群里,老师统一登记,谢谢!”半夜催缴费,这种反常的情况引起了群里一位家长的警觉,他立即与班主任取得联系。真正的班主任发现后赶紧将假班主任踢出群,在群里发布声明并立即报警。 【案例3】 某小学的家长群,混进了一名“假”老师,其以交资料费为由,诱骗18个家长在群内转账,单笔转账金额为368元。骗子在收到家长们的转账后,立即退出该群“人间蒸发”,之后群内的“正牌”老师发现后,发出群公告并且报警处理。 二 家长群诈骗手法解析 ![]() (一)搜索班级群信息 (二) 潜入班级群 (三)更换信息,实施诈骗 (四)实施诈骗后退群 三 防范家长群诈骗,要注意 班主任 1. 为防范骗子潜入群内,班主任可对本班级群的群成员身份进行再次核查,实行实名制,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2. 老师要加强群管理,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家长群。3. 不要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信息。 家长、学生 1. 家长、学生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如遇班主任在群内收费情况,应先核查群内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微信、QQ头像和昵称是可以随时更改的),如果有,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家长还可以向学校或班主任直接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等孩子放学回来后再确认缴费事宜,不要急于转账、汇款,避免被骗。2. 家长、学生不要随意对他人公布班级群信息,不要轻易拉人入群。若发现有新加入的人员,可提醒班主任核实对方身份。3.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来源:榆林市反诈中心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