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话说神木 发表于 2023-2-13 17:46:5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拜  年
年尾连着年初,年初垫着年尾,旧的翻过去,新的即将开始。正月里的神木人,沉浸在异彩纷呈的活动中,享受着年前准备的各种美食,积累着年后前进的动力。

拜年是新年第一天的头等大事。

旧时,正月初一天一亮,孩子们睁开眼,穿好新衣服,向家中、族中的长辈叩头请安,问声“过年好”,神木人俗称“拜年”。拜年是尊老敬贤的传统习俗,在神木至今流传。

早上,儿孙辈登门给祖父母、父母拜过年后,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吃着长辈们早已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酸枣、油炸食品等,一边吃着,一边拉家常。

当然长辈们还要给孩子们一些钱币,俗称“压岁钱”,又叫“赐福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小辈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本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币。不过,这种习俗以晚辈拜年后长辈当众赏给的形式延续下来。



预备压岁钱是有讲究的,压岁钱必须是崭新的。旧时,人们挑选最好的铜钱给孩子们,后来是兑换一些崭新的钱币给孩子们。钱币给多少,是由赏钱人自己估量的。

一般族中孩子多,家中不宽裕的,给个一毛、两毛、五毛,族中孩子少,家里宽裕的,则给个一块、两块、五块或是十几块。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神木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以百计算的。

正月初一,人们是不出远门的,路遇邻居,互相拜年问好。初二开始,每家每户都要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新一年的生活就在拜年中展开。

日月变幻,斗转星移,拜年的习俗日趋简单,拜年的时间不再局限,拜年的语言不再拘泥,年也在“拜年”活动中热火起来。

出  行
神木县地处晋陕蒙三角地段,是中原文化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部,是晋阳、关中、河西民俗的碰撞点,是草原地貌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所以,岁时节庆的举措也是“多元”融合,独具特色,且禁忌甚多。

一忌大吵大闹,说不吉祥的话;二忌洒扫屋舍,打坏家什;三忌动刀剪,推碾磨;四忌出远门……虽然正月初一神木各地有不出门的禁忌,但是少数乡村还是有出行的习俗。如高三璋老先生出生的乡镇,至今仍保留着出行的习俗。

所谓出行,就是一个大型的“游行活动”。村子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穿上新衣服,小孩子两肩上缀着黄钱、葱蒜、枣,老人们身披寿衣,赶着全家的牲口,跟着阴阳先生,听着锣鼓声声,到村外绕一圈,再找个大一点的空地,垒个火塔,放些许炮仗,点些许香表,互相间道声贺,说句恭喜发财。

新年伊始,走动走动,一年四季,顺顺当当。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