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话说神木 发表于 2023-2-23 15:48:5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新春佳节喜庆多,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中国年后第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伊始,第一个月圆之夜,年的最后一个火热的日子。

元宵节,人们以燃灯放焰、猜灯谜为传统活动。神木人过元宵节也一样,只不过,神木人习惯称其灯会为三元会。



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的合称。神木的三元会,源于天官赐福。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神位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也就是说上元天官为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为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为十月十五日生。

每年正月十五,老街都被装扮成灯的海洋,最大就属凯歌楼门前的灯会了。五花八门的灯笼被串联起来,照耀着转灯会的人们,热闹非凡。

旧时,三元会是传统的灯会,垒火塔是不可缺少的庆祝方式。据老人们回忆,每年西大街和三道巷中间每隔几十米就垒一个火塔,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着神木人火旺的日子。随着岁月的流逝,三元会的热闹活动也有所变化,抬灯官成了三元会的看点。



抬灯官又称独龙杠,是由明朝初期流传下来的一种舞蹈兼灯彩艺术。每年正月十五晚,灯官爷都要查看灯火表演。灯官爷是皇封的七十二品半烟熏侯,所以扮演者要穿官服,骑在两米高的独龙木架上,由数名扮为差役的人抬着、晃着,在锣鼓开道彩灯簇拥下,随鼓点颤悠前进。

当然灯官的扮演者,还要不乏诙谐的语调和夸张的表演,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抬灯官的活动时间是一至两个小时,这一路上,谁遇到灯官爷都要让路,即使是县太爷的官轿也一样。从县城南关到县城北关,最盼望灯官爷上门的莫过于各个商铺店家。几句吉祥话,一个好彩头,是他们一年最期待的事。

岁月无情地逝去,抬灯官也随之湮没。今天,我们虽然已无法感受灯官的诙谐幽默,但是我们却能漫步古城的大街小巷,观赏形态各异的花灯,感受烟花的乐趣。

2011年,三元会盛况空前。以凯歌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挂满了各色花灯,让人流连忘返。从东大街古城东门遗址进入,顺着东大街向凯歌楼延伸,是赏灯的主线。当然猜灯谜、听大戏、赏烟花都是少不了的热闹项目。台上一出戏,台下一片人,人们围绕在戏台周围,听得懂的跟着哼哼,品着唱词津津有味,听不懂的凑着热闹。

这是住在神木县城里的人的三元会。神木其他乡镇的三元会则以“灯游会”的形式进行。

灯游会,又名“九曲灯会”,俗称“转灯会”。它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晚期,最先开始于晋陕地区,之后传入内蒙古。

灯会上人们转的是“九曲黄河阵”。该阵本为古代兵家布下的一种易守难攻的阵势,后被老百姓拿来当作祈福求财、祛邪祛病的游乐灯阵。九曲黄河阵,由九个“卍”字组成的循环灯阵,每一弯处都有九根杆,每根杆上挂一盏八角大灯笼,每盏灯笼八面都书有隶体字:福、禄、寿、喜、富、安、康、祥、顺,剩余315盏悬于桩木上的灯笼,环绕九盏大灯,并在每个“卍”字处设一个出口。

如果游者进入九曲黄河阵,不知其中的奥妙,转来转去,像陷入迷魂阵一般不得出去,趣味横生。如果有人能沿着布满疑点的弯曲路线,顺利地走出去,不仅可游遍整个灯游会,更能得到福音:一年通顺,四季平安。灯会逛完之后,观看秧歌节目演出就成了重头戏。曲儿是乡村曲儿,调是爬山调,歌是信天游,舞是蒙古舞,小剧目,大场子,看得老百姓是身心舒畅。

三元会,实际上是神木人在新的时间起点上,利用特殊时间阶段实现自己生活愿望的一种表现。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拖家带口出来赏花灯,听大戏,猜灯谜,转灯会,看秧歌剧,感受着新年最后的热闹气氛。

当它落幕时,就给新年的红火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成为提醒人们开始农忙的“闹钟”。忙碌由此开始……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3 无聊无聊
wa610 发表于 2023-2-23 15:57:0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好快!一年又过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操心的姑舅 发表于 2023-2-23 15:57:3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垒火塔是不可缺少的庆祝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德成666 发表于 2023-2-23 16:35:3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不错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爱yi 发表于 2023-2-27 16:02: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折翠萍 发表于 2023-8-1 15:30: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