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伊始,大地解冻,万物复苏,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这时人们却感到疲乏无力,提不起精神,这种懒洋洋的现象叫春困。 ![]() 一、“春困”的原因 季节变化。因为冬天晚上时间长,白天时间短,但是春天的时候,白天的时长变长,就会有一种睡不醒的感觉。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但供应大脑的氧气却相应减少,于是出现了懒洋洋、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春困现象。 春困秋乏其实是自身的一个身体调节,经历了漫漫冬季的严寒,身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那么在春天,身体就会进行一个很自然的修整过程。 古人也曾借“春困”为材,或疏思意,或谈旧情。金昌绪便在《春怨》中,借“春困”写出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另,更有杜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用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一动一静形象地写出了“春困”的原因。 二、缓解“春困”的小妙招 1.学会“补觉” ![]() 俗语说早睡早起精神好,春天要保证有一定的睡眠时间,可减少白天的困倦现象,这不是说睡眠时间越多就能消除春困。 如果想“补觉”,应是早睡而不是晚起。成年人最好保证6~8小时睡眠,发育期的青少年建议睡足8~9小时。 对于经常睡眠不足的人来说,周末补觉不如每天短时间补觉更有效。每天抽空小憩20分钟,即可使大脑神经得到放松,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劳。 2.补充水分 ![]() 多喝淡茶水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钾、镁等矿物质。同时,茶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可以兴奋中枢神经,对于驱除疲劳有一定效果。 3.适当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 适量锻炼,如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球类运动等,也可去郊外春游,吸收新鲜空气。人们在晨练时散步、慢跑、做操、打拳,假日结伴郊游、爬山等运动都会改善机体功能,从而能较快地适应气候变化,这是防止春困的一种积极措施。在起居方面,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这样有利于缓解春困带来的疲惫感。 4.调整饮食 温食如,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白菜宜经常食用。主食类如加点荞麦、玉米和红薯。至于寒凉、油腻、粘滞是食品易伤脾胃阳气,应该尽量少食,否则会加重春困现象。 5.劳逸结合 在劳动之余,要注意适当的休息。休息时可以听听音乐、聊聊天,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在欢愉和谐的氛围中忘却春困。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