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运动10分钟,身体血液中免疫细胞就会增多。运动时,你的血管中正发生着4大变化。 ![]() ![]() 1. 运动后血液中免疫细胞会增多 据《科技日报》上芬兰科学家开展的两项最新研究得出结论称,仅仅10分钟的锻炼就能增加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数量,这对抗癌非常重要。 ![]() 两项研究涉及28名新确诊的淋巴瘤和乳腺癌患者。患者进行了10分钟的骑行运动,运动过程中,淋巴瘤患者血液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破坏癌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有所增加,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白细胞、中间单核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 2. 运动后血管扩张,有助降压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运动是不吃药打针就可帮血管变年轻的方法。运动催生一氧化氮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临床为高血压患者开具“运动处方”时会综合考虑。 ![]() 此外,运动过程中微微出汗,也有助于体内钠排出。 3. 运动会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 2004年刊发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一篇关于运动与血脂的研究进展介绍,有氧运动能降低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从而帮助改善血脂。 ![]() 4. 运动有助降血糖 很多内分泌科医生都提到过,“肌肉是良好的降糖剂”。运动能够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要想运动真正有效 这3点很重要! 1. 达到强度:中等强度 一般来说,做到中等强度是比较好的。那么,怎样判断适合自己的中等强度运动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常翠青在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中介绍了五种推算方法: 年龄推算法 ![]() 用220减去年龄就是预测心率,运动时心率达到预测心率的60%~70%,此时的运动就达到了适合的运动强度。 观察心跳和呼吸 ![]() 中等运动量,表现为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稍有加快,呼吸不急促,微微出汗,稍微感觉到累,但第二天起床不会感到疲劳。 饥饿感 ![]() 运动一个小时后没有饥饿感,吃饭也不会狼吞虎咽。如果运动后更饿,吃得更多了,说明运动量过大要减量了。 能否自如说话 ![]() 60岁的老年人,在运动时能不能说话或唱歌,可以用来判断他的运动强度。有的老年人边运动还能边唱歌,说明运动强度太小了。如果运动时话都懒得说,说明运动强度太大了。 抗阻运动强度 ![]() 看重复的阻力大小。比如,抬举哑铃重复10次很累,这个强度 刚 刚 好。轻松做到20个不累,说明这个强度太轻。如果做5个就不行了,说明强度太大。选择中等强度,大概能重复8~12次为宜。 2. 学会组合:有氧+抗阻 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朱为模在《体育健身堂》节目中指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适当的力量训练,均对免疫系统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如果一次性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时间过长,反而会适得其反,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在日常锻炼中,持续30分钟以上的慢跑、健步走、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杠铃训练、俯卧撑、引体向上等力量训练,可有效提高免疫力。 ![]() 当然,运动前后不要忘了热身和拉伸。 3. 能够坚持:持续3个月 想要从运动中获益就要持之以恒,并且运动要循序渐进。 ![]()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运动处方门诊副主任医师梁辰2020年接受《中国体育报》采访时指出,长期规律的跑步能增大肺活量,增强肺功能,促进心脏血液循环,提高心肺耐力,提高免疫力,从而增强体质,增加预防和抵抗病毒的能力。但是偶尔的运动与过度的运动不仅起不到这些作用,反而可能会伤害身体。 科学的运动做法是每周锻炼3~5次,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而且要持续运动12周可能才会提高免疫力,在12周后仍需继续坚持运动。 来源:陕西百姓健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