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接到了“大生意”,实际上已经落入骗子的圈套。此类案件中,诈骗分子冒充军队或地方单位人员,来获取信任,降低受害人的警惕心。诈骗手段则是以做其他生意为由,取得联系电话后,通过电话请受害人代购一批物资,假称各种理由不方便向原联系厂家购买,并提供原联系厂家联系方式,利用中间高额差价的心理,实施诈骗。 此类诈骗短短一周在我市发生多起,请广大商户提高警惕。 典型案例 4月7日,榆林一男子小帅(化名)报警称:他接到榆林一中学清洗窗帘的电话,被骗2万元。 小帅接到一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榆林一中学的“主任”,想要咨询清洗窗帘的价钱,让小帅添加她的微信详谈。 ![]() 两人商谈好清洗窗帘的价格和细节后,该“主任”又告诉小帅:“学校为了应付教育局的检查,还要再订购一批架子床,因她与供应商有矛盾,不方便出面,想让小帅帮忙订购,差价小帅全拿走,学校还可以给小帅先安排货款”。 ![]() ![]() ![]() ![]() ![]() 想着自己只需要倒一手就能赚2.9万元,小帅随即联系对方提供的供应商的微信,确定交易细节后,供货商表示得先缴纳2万元的定金才能发货。 小帅将货款金额和自己的**号告诉“主任”让对方支付,没过一会,对方就发来一张成功转账17.5万元的截图,并告诉小帅公对私转账会有延迟,学校着急要,让小帅别耽误检查,先垫付拿货。 小帅信以为真,给供货商转账2万元定金。没一会“主任”又联系他称还要再加购100张架子床,小帅听后心生疑惑,反复与“主任”和供货商确认转账进度和发货进度,最后发现自己被两人双双拉黑,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即报警。 冒充其他单位采购诈骗套路解析 第一步:伪装采购人员、放出诱饵:“政府、企业单位采购人员”(诈骗分子冒充)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受害人,称需要采购一批物资,因为自己的身份不便出面采购,请求受害人帮忙采购。 第二步:指定供货、骗取货款:给受害人提供“代理商”(诈骗分子冒充)或者“厂家”(诈骗分子冒充)的联络方式,并发来转账成功截图并用各种理由谎称延迟到账,让受害人先行垫付购买物品费用。 第三步:先款后货,收款跑路:“供货商”采取“先款后货”方式,或者需要提前缴纳一定数额的定金再发货,一旦受害人转账发现被骗,骗子就“消失”了。 警方提醒 一、正规单位都有明确的采购规章制度和流程,不会通过电话或者微信进行采购,更不会让商家垫付,切莫相信这种空对空的电话联系和汇款转账方式。 二、遇到类似情况时需要提高警惕,首先要核实身份真伪,未确定对方身份的,千万不要先行垫付定金购买指定商品、不要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供货商! 对于陌生人发来的“转账截图”,以及所谓的“延迟到账”等理由也不可相信。 三、如不幸被骗,一定要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证据,为警方破案提供线索,并立刻拨打110报警,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