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君,神木市医院骨一科主任,他率领着骨科团队,把对医疗事业的执著,对骨病患者的责任,担在肩上奋力向前。他用发明创造改变骨科手术器械,为患者减少痛苦,用临床经验搭建医工平台,和同事携手同行。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0年来,他用工匠精神,为无数患者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一大早,郭宏君就和同事们一起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详细询问病人的病情。查房过后,郭宏君便走进手术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 “骨科医生,既是力气活,也是绣花功。”郭宏君这么形容。“骨外科手术就像是给患者的肢体‘换零件’,很多操作需要相当的体力,所以,骨科女医生很少,同时,骨科手术也会涉及血管、韧带、肌肉等的细微操作,这又是一个精细活,需要有相当的耐心。”从事骨科临床医、教、研工作多年来,他始终秉持“工于心、匠于行”的工匠精神,在骨关节置换、复杂关节内骨折等方面经验丰富,参加骨科外科手术8000余例,主刀手术超过4000例,累计让2000余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重获健步新生。 ![]() 除日常的医疗工作之外,郭宏君还投入到新的技术和项目的钻研中去,提高医院和科室的诊疗服务能力。他善于在临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首创多项成果造福广大患者。2021年自主研发的一种股骨颈骨折用的新型体内植入装置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荣获榆林市第十届优秀科技调研成果三等奖。2022年自主研发的一种胸锁关节脱位、骨折用的体内植入装置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2023年自主研发的用于骨折的髓内钉组件获批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同时获批德国知识产权局实用型专利。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他认真研究国内外骨科前沿医术,探索新技术、新理念,积极参加医疗学术探讨和科研与学术交流,勤于总结临床医疗工作经验,将先进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自己医疗服务水平、业务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在诊疗方面,他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讲解,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细心研究医患沟通技巧,夯实业务基础,精细揣摩,形成一套自己的接诊技巧和方法。先后申请开展了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技术和复杂膝关节畸形矫正置换术等临床应用,他以高超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广大患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 郭宏君以一个医者的初心,秉持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新时代“骨科工匠”的使命和担当。作为科室主任,他注重团队凝聚力和整体实力的提升,以身作则,鼓励科室成员勇于创新,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让每个医生都能专有所长。“在老师、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学习、进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突破‘卡脖子’技术,始终坚持为周边群众提供骨病方面高品质的医疗服务。”郭宏君说。 ![]() “在漫长的从医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才没有放弃,最后一直坚持下来。”郭宏君表示。几年前,有一位车祸患者,整个骨盆粉碎性骨折,送到医院的时候,因为失血过多,脸像白纸一样,患者失血性休克,骨盆有很大创面。当时正是郭宏君在值班,“紧急情况下家属都没有签字,直接送到了手术室,腹腔打开后,血冒得像泉水一样止不住。经过我们的紧急处理,最后把患者抢救了回来。”郭宏君回忆道。 ![]()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就是要对患者永不言弃,勇于担责。老百姓把健康交给了我们,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郭宏君说,从医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在临床一线工作,还是在如今的管理岗位上,他目睹了无数骨病患者承受的痛苦,内心非常明白患者对于康复的急切心情,更深知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使命,看到患者能平安出院,恢复健康,是他们作为医生最大的心愿。 ![]() 骨科医生就像“人体工匠”,哪里骨头坏了就修哪里。患者能够重新站起来、走起来、跑起来,这就是骨科医生追求的价值。怀匠心、行匠术、做匠人,郭宏君正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骨科医生的“工匠精神”。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