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神木市水利局 发表于 2024-10-10 09:59:0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神木市水利局 于 2024-10-10 10:00 编辑

我和共和国同龄,与新中国共同成长。本人是神木由过去贫穷落后到现在繁荣强盛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亲历者和践行者。

我从事水利建设工作五十多年,曾经历了神木水利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也见证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是神木成为西部强县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回想五六十年代,神木县城居民饮用水全靠城区十几眼旧水井,用辘轳打水,人挑车拉,有的居民到城西窟野河去挑水,有的居民常年靠买水吃饭。乡村居民人畜饮水更困难,缺少水源的地方到几里外的小水井,小麻堰人挑畜驮,既不卫生又不安全,遇到干旱时严重缺水。



随着神木煤田大开发,城乡生产生活用水量猛增,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形成制约神木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当时的神木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积极谋划、听取专家意见后科学决策,决定采取“西水东调”方案,将秃尾河之水调到窟野河区域,并于2005年5月上马建设“神木县城供水工程”,采用隧洞和管道输水形式,利用地形自然落差进入县城净水厂,再通过市政管网输送给城区用户。2010年5月该项工程建成后,彻底解决了老城区、滨河新区及二村工业园区供水需求问题,日供水能力达10万立方米,规划受益人口55万人。城镇供水带动农村人畜饮水的发展,早在八十年代省政府实施的“甘露工程”、“防氟改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经在很大程度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特别近年全国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项目进一步完善了乡村饮用水工程,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使群众安居乐业,增强了幸福感。

建国初期,由于水利设施偏少而简陋,全县农业灌溉面积只有一万亩左右,水利灌溉大多是沟塔小块水地,水源是沟道常流水,麻堰或大口井,提水工具是秸杆和水车,粮食旱涝不保收,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困难。

七十年代以来,贯彻了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指示,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及时规划上马:一云渠延伸、二云渠、红花渠、高惠渠、石窑店渠五条国营渠道,总灌溉面积5.2万亩。同时,发动群众修建民营渠道150多条,小型柴电灌站500多座,中小型水库57座,小型蓄水池148处。截至2010年全县水地面积已达到17.8万亩。随着水利改革步伐加快,实行了“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策略,一大批节水项目:喷灌、滴灌、渗灌遍布全县各地。渠道衬砌,合理轮灌,立体管网浇灌等形式在大棚蔬菜、果园、植物园应运而生。使农业灌溉更加节能高效,水利现代化促进了农业整体现代化进程。



为了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尽快上马建设较大型水源工程。除原已建成的常家沟中型水库外,又开工建成了瑶镇水库、采兔沟水库、清水坪水库、总库容量达到8424万立方米。除农业灌溉用水外,重点提供了锦界工业园区、清水工业园区、大保当工业园区等煤化工基地工业用水。近年来正在实施的“调黄引水工程”,“府谷岩溶水入神项目”和“矿区疏干水处理再利用项目”等扩大了县境内供水水源类型和数量,缓解了城矿区供需水压力,为神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牢固的基础条件。

神木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县份,历年来汛期暴雨洪水频发,旱期时长而严重。建国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除加强组织指挥机构外,逐年修建大小河流沟道各类河堤护岸工程一百多处,总长230公里。特别是县城河堤工程,总长8.5公里,防洪能力达到16600立方/秒,彻底摆脱了窟野河对县城的威胁。同时建成滨河新区、店塔工业区、燕家塔工业区、大柳塔工业区、神盘公路沿线等重点堤防,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抗旱方面,除水利部门组织抗旱服务队下乡指导外,旱期完善启动所有水利设施设备进行抗旱保苗,努力降低旱情损失。

高质量推进水利生态环境的治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神木做贡献,水利生态治理是现代大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八十年代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水法》、《水土保持法》。地方上相应成立了“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站”机构,每年3月22日为宣传日。水资源方面除了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外,重点是水污染防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主要是矿区和河流的水污染,还有河、湖、库、水源地、湿地的保护治理。要求矿区各企业对产生的污水必须自建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净化成中水后再循环利用或厂区绿化用水。

八十年代后,国家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县重点抓了小流域治理项目。制订了《窟野河和秃尾河两河流域治理规划》,并且实施了“重(试)点小流域治理”项目、“治沟骨干工程项目”、“黄河生态治理项目”及近年的“黄河流域粗沙多沙区栏沙坝工程项目”。面上我县在九十年代还推行了“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和“五荒”地拍卖治理项目。截止目前,神木水保治理面积共2685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40%以上,严格实行境内所有基建项目都必须制定《水土保持治理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审批,同时实施,同时验收。经过水利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林业部门的配合,神木境内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今后通过贯彻党的二 十 大提出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精神,相信神木将来一定会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总目标。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是关系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长远大计。水利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只有水利事业的现代化,才能促进和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

我们作为从事水利事业几十年的水利人,虽然已经退休,已银发苍苍,但是也应老有所为,继续发挥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特长作用,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水利工作,为神木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